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家乡稻花香
  • 管理
    作者:王东宁 发表时间:2025-08-12 07:15:21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年产量常年位居世界第一。据国家统计局于2021年测算的数据,我国水稻种植总面积达2992.1万公顷,其总产量为2.1亿吨以上,平均单产7113.4公斤/公顷,换算成常用亩产量则是每亩948斤,2025年中国水稻的单产只会上升而不会下降。作者家乡的农作物中水稻是主要农产品,当大面积水稻成熟的时候空气中确实会有芬芳的稻花香,因此作者笔下的稻花香,并不像卖稻花香酒那样是一个虚词。就如作者家乡的金秋十月,田野上有金灿灿的稻谷,空气中有沁人心脾的稻花香,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一种场景;比北宋人邵雍笔下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还美。让我们伴随着作者的笔触,就走进溱东河两岸,去感受那种一马平川种水稻,淡淡稻香漫田园的炫美。

    金秋十月,走进家乡的田野,金灿灿的稻谷映入我的眼帘,一阵阵泥土的气息,一丝丝浓郁的稻香扑鼻而来,我深深地呼吸着一口口新鲜空气,感觉从未有过的惬意。眺眼望去,大片大片的稻茬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河床上做梦,齐刷刷的稻梗直挺挺地站立,被秋天捧在手里,在村前村后向最远的地方延伸。稻子由光秃秃而绿油油而金灿灿,这是所有生命沿袭的轨迹。

    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茎细长直立,中空有节,叶狭长,籽实叫谷子,去壳后叫大米,是家乡的主要口粮,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米,联合国将2004年定为“国际稻米年”。中国是世界上水稻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据浙江省余姚河姆渡发掘考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这里就已种植水稻,进入二十一世纪最新的一系列考古发现,巩固了这一结论。

    水稻,粮食界一哥,粮食是生命之源,没有了粮食,人类将饿殍遍地,人不可能脱离粮食而生存,古来就有“一米度三光(天)”之说。

    家乡溱东镇,位于东台市西南角,与南通、泰州、盐城三市四县九乡镇接壤,属里下河锅底洼地区,泰东河从西北面穿境而过,东边白米河、西边姜堰河环抱着溱东,镇内水网密布,纵横交错,是种植水稻的风雨宝地。

    五六十年代,家乡人还是沿用传统的栽植水稻的方法,主要栽植籼稻、粳稻,产量也就在400-500斤左右。水稻一生经历幼苗期(秧苗期)、秧苗分蘖期、幼穗发育期、开花结果期,计120-150天左右(水稻的品种不同,生长的时间也不同)。按节气,“清明浸种,谷雨下秧”,选择颗粒饱满、无干瘪的优质稻种,用水浸泡发芽,用湿穰草(乱稻草)焐好,主要是提高温度便于发芽,家乡人叫“焐稻种”。做好“秧亩”,也叫“秧亩子儿”、“秧池”。秧亩要精耕细作,上好有机肥,如人畜禽粪等,用木条板刮平,类似泥瓦匠泥水泥一样,刮成一块块宽度约为1.2米,便于人工够到中间薅草,太阔了,够不到中间薅草,脚会踩坏秧苗。长度根据田的长度而定,家乡人叫“秧床”。等稻种出了芽,播种在秧床上,儿时看到秧苗出土,绿油油的一片,看到就非常养眼,像怀抱的婴儿,可爱极了。同时在大田里,深耕细耙,上好基肥,如泥渣之类的,灌好水,这时成片的水稻田,像一湖秋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秧苗生长一个月左右,长到高约25公分左右,即可移栽到大田里。

    移栽前,先进行拔苗,家乡人叫“起秧”,一般都是妇女的活儿,用干稻草扎成一小束一小束,家乡人叫“秧把子”。男劳力用“泥拉”将秧把子挑到大田里,分散下去,便于妇女们顺手拿来进行插秧。用塑料线拉直行子,每个档距栽8颗秧,保持株距,行距在25公分左右,这样秧才栽得直,栽得匀,否则像蛇游一样,不直不匀。不管长田、短田,栽好都叫“一趟秧”,栽好“转趟”。一天下来,稻田由光秃秃变成绿油油,就像绿色的海洋,在微风下碧波荡漾。秧苗栽插后,进行一系列田间管理,适量把握追肥,瘦秧多施,肥秧少施,过度施肥,只长“痴楷”不长穗,且易倒伏,家乡人叫“垩褐掉”,有经验的老农都能把握施肥。防病虫害,主要是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针对不同病虫害用药,如同人治病一样对症下药,当时公社有农技站进行科学指导。薅秧草,定期清除田间杂草、野稻等。适时灌水……直至成熟。真是“稻花香里说丰收,听取蛙声一片”。

    六十年代初,利用集体的力量,加强了农田水利基础建设,逐步建成了圩堤闸站,确保旱涝保收。同时贯彻落实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引进优良品种,进行科学化种田,到七十年代末,水稻亩产已达900斤左右,杂交水稻已达千斤以上,逐步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育一方水稻,稻米的味道,也会因为种植环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清清的溱湖水孕育着水乡明珠,溱东的壤土是“高熟”黑土地,富含天然“硒”元素,决定着水稻的品质、大米的营养价值、香味,在七十年代溱东大米已享誉苏北大地。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溱东大地,火热的经济建设如火如荼。随着现代化、科学化、机械化的进程,水稻种植已达亩产1300斤左右。“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很多人对大米口感、营养价值 、是否无公害等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东台市国兴循环农业示范园位于溱东镇鲍庄村,由江苏十月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创办,推行“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复合经营模式。建成年产2000吨的绿色豆制品加工厂,120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场,年出猪量10000多头,8000多立方的沼气沼液利用发酵罐,1800亩优质粳稻生产基地。利用豆制品工厂生产大量豆渣作饲料发展生猪养殖,猪粪集中收集,通过沼气罐发酵,产生的沼气全部作为豆制品加工的燃料,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料。形成“豆制品加工——生猪养殖——沼液(沼气)利用——有机肥生产——优质绿色大米”等种植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豆制品加工后,下脚料(豆渣)直接喂猪,每年能节约450吨左右的饲料,沼渣沼液通过管道和吸粪车输送到农田里面,作为水稻等生长的有机肥料,每年节省化肥用量70吨左右。

    2017年,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建立400亩稻田生态种养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基地,被列入中央财政农技推广重大种养业全程技术推广项目东台基地。园区创成“溱禾”绿色大米品牌,产品直接与全国各大型超市对接销售,每年加工销售“溱禾”大米约100万斤左右。

    溱禾大米是溱东的致富产业,永远是那样的飘香。


     
    赞4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骈散文:风水赋(古韵) 下一篇:家乡的重阳节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佛山行阅28次

    热门图文

    • 镜子

      作..

      2025-09-30 12:50 · 22次浏览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53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81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5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