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七月的晨光里,我们再出发(散文)
  • 管理
    作者:兴旺 发表时间:2025-07-02 00:54:50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七月流火,并不与物候变化或传统节日有关,而是与104年前中国共产党建党的日子相关联。自那以后人们坚信,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红色的政党,红色的旗帜,红色的革命斗争,最终建立了革命的红色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鲜艳的五星红旗,象征着五千年的蕴含和积淀,象征着104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在磨难中越挫越勇,最终以骄人的成绩站立在世界舞台上,闪耀出夺目的光彩。就如作者笔下七月的晨光里,万众一心图发展,风华正茂谋复兴。那就是一种精神,蕴含着南湖红船帆杨的开端;彰显出遵义会议扭转乾坤的笃定;还有延安窑洞灯光下的运筹帷幄;以及天安门城楼高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谈笑凯歌还的雄姿;每一次重要关头,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见证着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和成长的伟大。时光一如东逝水,总是会有一些东西一去而不复返;就像这世上有很多东西都会随着岁月的迁延而远去,留下来的就只有记忆。那些记忆或许就只是某一个人的一本日常随记,也有可能是一本充满光辉岁月相册;或许昨天已无法挽回,对于某一个单独的人而言,如果将个人的幸福与伟大的事业紧密相连,那就是挽起袖子来重新出发,那就是七月虽然流火,八月也未央;那就应该是重新站立在起跑线上,一路花开满征途。推荐阅读!

           窗外的蝉鸣刚漫过窗棂,七月的第一缕阳光就已经爬上了阳台的绿萝。叶片上的露珠在光里流转,像极了小时候在乡下晒谷场见过的碎银,亮得让人心里发暖。手机里弹出的日历提醒着特殊的日子——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也是2025年下半年的第一天。站在这时间的渡口回望,那些带着温度的记忆与正在生长的希望,忽然就在晨光里交织成了清晰的纹路。

    一、红船的倒影里,藏着出发的模样

           父亲的老相册里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是他年轻时在南湖边拍的。黑白影像里,烟雨楼的飞檐斜斜挑着云影,湖面上的红船模型像一片收拢的荷叶,安静地泊在水中央。那时候我总缠着他讲红船的故事,他说:“那不是普通的船,是载着星星之火的船,破雾的时候,连浪花都带着光。”

           去年夏天去嘉兴,特意寻着照片里的景致走了一趟。南湖的水比想象中清,岸边的芦苇丛里藏着成群的白鹭,掠过水面时划出的弧线,像极了历史书上“星火燎原”四个字的笔锋。登上红船纪念馆的二层,透过玻璃看那艘按原样复原的木船,舱内的煤油灯、斑驳的桌案,甚至船板上磨损的木纹,都在无声地说着1921年的夏天。讲解员说,当时开会的代表们常常要中断讨论,假装成游客应对巡查,南湖的风里,藏着最惊险也最坚定的心跳。

           站在岸边看真实的红船在波光里摇晃,忽然懂了父亲说的“浪花带光”。那光不是来自水面的反射,而是来自一群人把“救中国”三个字刻进骨子里的执着。就像此刻晨光里的绿萝,根系在暗处默默生长,枝叶却朝着光亮的方向拼命伸展——104年前的红船,不就是这样吗?在迷雾重重的时代里,为中国找到了一束穿透黑暗的光。

    二、时光的褶皱里,铺满奋斗的脚印

           母亲的抽屉里锁着一枚褪色的奖章,是外祖父1956年获得的“劳动模范”勋章。铜质的章面上,麦穗围着齿轮,边缘已经磨出了温润的包浆。母亲说,外祖父是村里第一个拖拉机手,为了赶在秋收前修好灌溉渠,带着村民在田埂上睡了半个月,脚上的水泡磨破了又长,最后连布鞋都沾在了伤口上。“那时候哪想着累啊,广播里天天说‘建设新中国’,听着就浑身是劲。”外祖父生前常说的这句话,母亲记了一辈子。

          去年整理旧物,翻出一本1984年的日记本,是小姨上大学时写的。纸页已经泛黄发脆,字迹却依旧娟秀。其中一页记着她第一次在实验室见到计算机的激动:“那机器比书桌还大,启动时嗡嗡作响,老师说这是‘现代化的钥匙’。等到我们这代人手里,中国一定会跑得更快!”日记本的最后一页,夹着一张她参加大学生志愿支教的照片,黑白影像里,她站在土坯教室前,身后的黑板上写着“知识改变命运”。

           这些年走南闯北,见过深圳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着光,也见过贵州大数据中心的机房里,无数服务器像沉默的巨人守护着信息流;见过港珠澳大桥的钢索在云雾里划出优美的弧线,也见过塞罕坝的落叶松连成绿色的海洋,把沙漠逼退了一百多公里。这些景象总让我想起外祖父的奖章、小姨的日记本——104年的时光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灌溉渠”和“计算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却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让这片土地更富强,让这里的人民更幸福。

    三、新程的晨光里,生长着无限希望

           楼下的早餐摊老板是对年轻夫妻,安徽人,来这个城市五年了。每天凌晨四点,他们的餐车就支在了巷口,蒸腾的热气里混着豆浆的甜香和油条的酥脆。妻子总说:“等攒够了钱,就把孩子从老家接来,让他在城里上学。”丈夫不爱说话,却总把炸得最蓬松的油条递给穿校服的学生,偶尔还会多送一袋豆浆。

           前几天去社区服务中心办事,撞见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整理旧衣物。领头的姑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说起要把衣服寄往山区,眼睛亮得像星星:“我查过天气预报,那边九月就冷了,得赶在开学前寄到,让孩子们能穿得暖和点。”她身边的阿姨们手脚麻利地叠着衣服,嘴里念叨着“这件毛衣新着呢”“这条裤子改改能穿”,阳光透过玻璃窗落在她们身上,像镀了一层金边。

           这些日常的片段,总让我想起《莲花赋》里写的“植根污淖而不沾,濯足清涟而愈洁”。无论是红船上的先驱,还是田埂上的劳动者,无论是实验室里的探索者,还是早餐摊前的创业者,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就像一朵朵莲,在各自的水域里,安静地生长,努力地绽放。

    四、下半年的风里,藏着新的向往

           今天早上出门时,遇见邻居家的孩子背着新书包蹦蹦跳跳地跑,他妈妈在后面喊:“慢点,新学期要加油啊!”孩子回过头,举着手里的红旗贴纸大声说:“老师说今天是党的生日,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童声清脆,像晨露落在荷叶上的声音。

           街角的花店摆出了新到的向日葵,金黄的花盘朝着太阳的方向。老板说,早上刚进的货,已经卖出去大半了,“好多人买去插在办公室,说下半年要加把劲,冲个好业绩”。路过菜市场,听见摊主们在讨论新上市的蔬菜价格,说今年雨水好,秋天肯定是个丰收年。

           这些细碎的声响,汇在一起,就是一个国家最生动的模样。104年的时光,从红船的微光到万家的灯火,从救亡图存的呐喊到强国建设的号角,变化的是时代的模样,不变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韧劲与向往。就像这七月的晨光,既照亮了来时的路,也温暖了前行的方向。

           站在下半年的起点上,风里都是新的希望。就像祖父当年望着塘里的莲说的:“只要根扎得深,总有花开满塘的时候。”而我们,正走在花开满塘的路上。

            二0二五年七月一日星期二(建党节)


     
    赞4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山河铭记处,薪火照新程(散文) 下一篇:暮色邕江(散文)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佛山行阅28次

    热门图文

    • 镜子

      作..

      2025-09-30 12:50 · 23次浏览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53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81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5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