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TOP | |||
|
历史回顾
管理
作者:平时 发表时间:2025-05-23 08:29:09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以文化立国的华夏民族,几千年以来一直就北部与西北方向的陆上疆域与外民族演绎着边境拉据战,戍边守土成为了历代王朝的常态,也是必须面对的首要任务;因此陆权就成为了国家关注的重点,对于海洋权益的投入与关注,很明显地侧重陆上边境稳固。只是到了近现代西方人的坚船利炮开到了家门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国的海岸线,中国人才发觉我们长久地忽视海洋与海军建设,所造成的恶果是西方列强打到了家门口,自己却拿不出力量来抵抗侵略者;才有开始有所觉醒,重视海军的发展;从晚清到了民国,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始终处于从属地位,落后就要挨打,才有了新中国重视海军建设的今天。 |
|||
|
当我国的第一艘航母辽宁舰出现在海域,这艘由前苏联瓦良格号改装成的航空母舰的舷号编为16号时,相信很多人并不知道这(16)编号的来历,一定诧异我国的航空母舰为什么是从(16)开始编号。随着我国第二艘自己制造的17号山东舰,以及第三艘电子弹射航空母舰18号福建舰的问世,一些平时不怎么关注军事的人们也开始探寻我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的编号为什么是从16开始编号。 晚清原以为装备了这15艘铁甲舰以后,自己就是远东第一舰队;只可惜当初的清政府已成一块不可雕塑的朽木,导致历史的结局十分残忍,在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所经历的第一次大规模海战,也是近现代中日之间发生在辽宁东港的第一场海战;清政府战败后,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马关条约》,中国赔付给日本白银三千万两,(该条约在国民党败逃时,连同许多文物一起被带到了台湾,现藏于台北外双溪故宫博物院。)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自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以来中央政权的延续;因此,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被命名为16号辽宁舰,其实就是为了纪念历史上的甲午海战。第二艘航空母舰被命名为17号山东舰,则是为了纪念在山东与日本爆发在威海卫的又一次海战;(1895年1月,日军两万人在山东荣成湾登陆,偷袭威海卫炮台,并以军舰封锁东、西港口。)第三艘航空母舰18号福建舰,则是为了纪念在福建马尾港爆发的中法马江海战;(1884年,法国人孤拔,带着法国远东舰队前往大清国东南沿海,以威胁清军海防。年轻的福建水师同仇敌忾,熟练地运用舰载武器,抗击法军的侵略。马尾海战震醒了大清帝国,自此就有了建立中国近现代海军的历史。)因为那一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也不敢忘,因为我们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总结经验,进行军事装备的更新换代;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 回顾历史,古老的中国面临大海,却一直是一个以大陆为重点的陆权国家,守护陆上边界成为历朝历代中央政府的核心任务,而海岸线因不直接与邻国接触退居其次。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西方海权国家开始向全世界渗透,派几艘炮舰在落后国家的海岸边,架几门大炮就能敲开那些没有海军国家的门户;处于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中国,经济社会一直就停滞不前,其漫长的海岸线并没有什么海防设施,也没什么海上军队,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人初次派遣了约4000多人的军队,就敲开了中国的海关。 19世纪初的英国,已经广泛使用蒸汽动力在海军舰艇上。相比中国的水师,仍然依赖传统的帆船,机动性和速度都远远落后于英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海军的蒸汽战舰如“复仇女神号”(Nemesis)等,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这些战舰不仅速度快,而且能够在浅水区航行,使得英国海军能够在中国沿海地区自由行动,迅速占领战略要地。中国的舰船与火炮技术,却仍然还停留在传统水平上,例如,在1841年的虎门之战中,英国蒸汽战舰轻松突破了中国的防线,摧毁了多个炮台,那就是国耻。 忽视海军,是以陆权为重心国家的通病;那些年代,人们对于地球认识还一直就停留在自己家门口的那一亩三分地里,并不知道全部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表面积的71%。如果不能发展航海事业,如果没有强大的海防力量,如果不发展海军,人类所能到达的海洋区域,你就无法拥有。 在当代较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一个国家必须由多艘各类舰艇组成的舰队巡逻,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实力,告诉那些肖小长辈别来觊觎海疆;这里是我们自己的海域,我们会时不时来这里象征性地拖拖地,做一做清洁卫生;因此,发展海防力量是每一个海权国家的首选。 历史回溯到1953年9月9日,一艘英国炮舰在珠江口外公然入侵我领海2海里以內,来挑衅中国,在我方挂起信号旗示意对方停船后依然还不停舰;司令员张羽举着望远镜,咬牙切齿地下令:打!112年前,这些英国人的祖宗就是从这里登陆侵略我们的国家;既然他们一意孤行,那就打疼他们!让英国人知道,今天的中国不是清朝!今天我们打嬴了,就能一洗百年国耻。 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需要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来维护海疆与国土的安宁;或许多年以后,中国的航空母舰数量,会从16号一直排列到26号或者更多,我们期待! |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
| 上一篇:文化里的中国(11612字) | 下一篇:死而后已老臣心 | ||
| 推荐美文 |
| 相关栏目 |
|
| 最新作品 |
|
家乡的胡萝卜阅8次
寻觅草鞋的足迹..阅20次
秋深岁暖,一纸清欢赠..阅11次
万星的那点事儿..阅12次
龙潭洞赋(中华新韵)..阅14次
寻觅历史深处的斗笠蓑..阅32次
骈文:科学泰斗杨振宁..阅29次
佛山行阅28次
|
| 热门图文 |
| 热门作品 |
| 圈主推荐 |
|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53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81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51
|
|
2023新年致辞! |







安徽 · 网络文学第一网站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