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TOP | |||
|
人在旅途,重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管理
作者:平时 发表时间:2023-10-15 07:51:50
评论:1条
关注
编者按: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佳作。 |
|||
|
人在旅途,重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思绪就会伴随着作者的笔触,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走近一个个河流湖泊,走进一个个名胜古迹。或许在"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地方,却见到了阳关道上的《阳关雪》,见到了<道士塔><莫高窟>。又或者一路南下到了<白发苏州>,路过灵秀的<江南小镇>,见到了江南小桥流水人家典雅的美。于是,我们竟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余秋雨1946年生于浙江余姚,其文化散文集,除了在大陆成为畅销书,在香港,台湾,东南亚以及海外读者中,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有海外读者评价文化苦旅是一次文化深度研究,山川名胜亲力考察的精湛作品。其作品的主色调有着时光回眸的深色镜像,也有带着哲理的辩思。当然,有的人评价很客观,也有的人带着挑剔眼光评论。
无论是哪一种评价,《文化苦旅》都有其值得肯定的可读之处。文化苦旅全书共收录散文三十七篇,其中有关文化的思考部分与追寻历史的遗落占了文章的一大部分。许多带着哲理文化的文字读来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站在史学家的角度透析历史的文化现象,深究古往今来引领潮流的社会文化人格,凭借超凡的艺术表现手法,将沉郁的古代风格与现实的进步文明糅合在一起,笔下虽寄情山水风物,却又有着思想的狂澜。只有放眼历史深处的虚无主义洪荒,才能有魄力展示出现实一路走来的文化苦旅。
人物或者景物描写中的形象渲染:
用静物描写来达到那种潜移默化的功效,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怀:
寓景,寓意,让文字充满思考与哲理:余秋雨所走过的地方,无论是寺庙,菩萨,还是道士,和尚,或者历史名人,或者历史古迹名胜,都有一段过往的最能打动人的地方。那么这些就早有评价,且还有文化历史记载。如果文字写过了头,就会成为笑柄,所以余秋雨在诠释这些历史人文文化的时候,特别注重瑕不掩瑜这一关键点。比如<道士塔>与<阳关雪>写了大漠黄沙寂寥旷远,写了黄河文明的千年的历史兴衰,但把生活的真实性与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等等加以提炼,再用如<我的河山>中,"我的生态文化,也可以算之山河文化,我在山河间找路,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这星球的嶙峋一角。"来与现代世情与人情挂钩,再与自然环境和人们关注的人生命运相关联,使文章看不出有刻意所为之痕迹,避免了因谈论现实问题来拔高文章刻意。
|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
| 上一篇:再读古典名著《红楼梦》(未投应约稿) | 下一篇:语言是诗歌走向高地的通道 | ||
| 推荐美文 |
| 相关栏目 |
|
| 最新作品 |
|
家乡的胡萝卜阅8次
寻觅草鞋的足迹..阅20次
秋深岁暖,一纸清欢赠..阅11次
万星的那点事儿..阅12次
龙潭洞赋(中华新韵)..阅14次
寻觅历史深处的斗笠蓑..阅32次
骈文:科学泰斗杨振宁..阅29次
佛山行阅28次
|
| 热门图文 |
| 热门作品 |
| 圈主推荐 |
|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53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81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51
|
|
2023新年致辞! |















安徽 · 网络文学第一网站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