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散文的前世今生
  • 管理
    作者:平时 发表时间:2025-08-14 09:11:31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

    散文也在短文之列,无论是叙事还是议论或评论短文,大家都会说我写的是散文,甚至还会打一个括号标明所写的文字是散文;那么我们如何来区分作者所写的文字属不属于散文,其关键就在于作者所写的文字是否具有与时代合拍的思想性,并且还蕴含着哲理,这就是现代散文最明显的标志。

      现代散文亦美文,是一种发展趋势;散文的基本要求必须是纯文学的抒情部分,多于叙事写实部分的写作形式;写实的部分多了,就只能属于写实短文。伴随着读者们对于文华鉴赏要求不断地提高,也伴随着网络文学平台的大量涌现,许多曾经阅读出版印刷书本的阅读者们全都转向网上浏览文章,而且还热衷于文字点评,那就是阅读市场的现实。就如我辈自己就有满满的几个书柜,可是看那些库存书籍的机会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当你坐在电脑前,点击一下就能看到所有的文字时,根本就不会去翻书本;由此就造成了一种阅读依赖,很多人视阅读那些编印在纸张上的文字为累;书本的笨重与不方便阅读,也让印刷品的“权威性”也受到了读者的挑战;在这种趋势下,读者们的阅读面,从曾经囿于名人名篇,进而扩大到了搜索浏览所有文华的阅读范围;让一些带有唯美句式的文章阅读量,明显地超过了一部分干巴巴的叙事文。

      随着读者们文字品赏要求的提高,现代散文的写作方向也必须适应读者的口味,那也应该是作品的写作方向,同时也是现代读者的阅读方向。今天许多读者对于散文的要求,除了抒情散文以外,阅读者如果没有其他目的,并没有多少读者愿意去阅读被大咖们认为是散文的叙事文。按照读者们的说法,如果有时间阅读叙事散文,倒不如去看看那些精彩的短篇小说,那也是今天文化市场青睐美文的由来。曾经出现频率最多的叙事散文,读者们就觉得作者是在讲故事,有可能作者一个不小心就将一篇散文写成了故事会里的小故事。比如作者有了一个题目但缺少了内容,写作者觉得自己笔下不编出一点子丑寅卯来,怎么对得住那个想了很久的题目;于是散文的随意性就变成了情节的加减法,读者一看便知道作者的写作动机。
      散文向着具有思想性的时代美文方向延伸,是今天散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其蓝本早就不同于文言文刚刚被摒弃时,那些大咖们所写的与短篇小说相差无几的版本。那些刚刚放弃文言文的早期文学写作者们写出来的散文,其实就等同于还没有写到位的描述类型短篇小说;其原因是一些作者习惯了小说作笔下的场景安排,写着写着就写成了按照编目来编故事情节的文体,成了原封不动地写实文字,明显地缺少了吸引读者的文字美华。

      散文写作中的美华这个词的概念,或许会被一些习惯了写短篇小说者视为“鸡汤文”,究其原因还是很多写作者习惯了在文中讲故事;假设你想写一篇雪天回故乡的文字,惯常的写实模式就是描绘漫天飞雪,大地上白茫茫一片,雪花飘飘成像什么东西,房屋与树木像什么东西等等现成的言词;然后再列一大堆故事或者偶遇,再然后碰到了什么事物或者事件,这就是写作者惯常的情节安排。只是你这样写多了过程,一定没人去细品你的感受;或许你在写作中笔锋一转,将写风雪弥漫回故乡,变成写虚的梦里雪天回故乡,那么梦里归途就可以随意发挥。比如梦里归途,正好碰到了故乡的大雪天,我迷失在白茫茫的雪地里,找不到儿时熟悉的那条归家路。如果你再进一步写成故乡啊!我已披雪归来,却迷失在茫茫雪地里,分不清哪一条是我儿时回家的路。这样就有了多情的延伸,而不带有刻意的情节安排痕迹,还可以避免作者因为题目的需求而生编硬造情节。文章讲故事的缺点,就是读者不愿意接受你的画蛇添足。如果文章缺少该有的优美感,那就明显地脱离了散文意境深远的基本要求。
      这样描述写散文,并没有贬低谁的意思。文字篇章的时代性,并不为人的意志所转移。翻开散文的历史,作为被现代人认为最早散文的上古历史文献汇编中《尚书》,原本就是述人述事文;后来经过了秦火的焚毁,其文牍早已失传。今存之古文《尚书》25篇实为东晋人根据记载所编,还包括《虞书》和《夏书》,也是春秋战国人根据古史传说编纂而成;只能认为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那都不是原版的散文版本。因此,自秦以后人们早已看不到古人写作散文的原版了;后世的模仿,就是一些人心中所理解的写作述人述事与议物的干巴巴“散文”模板。
      散文并不像写小说那样,作者需要在文中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或者历史背景,或者诸如其他文体需要框框架架;那些所谓的散文指导性原则,就如明清两朝应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八股文,只讲形式不关注有没有内容;并且把文章的基本模式固定在人为的格式里,人们只需要按照题目的字义,写出来一些应景的敷衍文罢了。作为一种曾经随性较强的写作文体,散文因其体裁既类似于人们眼里的短文与杂文,也很容易与写作不规范者所写的短篇小说相混淆。更有一些蹩脚散文,让读者根本就分不清自己阅读的是散文还是短杂文。作为一种自由体文字类型,散文有时候就是写作者信手拈来一个片段为题目,文字就围绕着题目所衍生出来的必然与偶然去匹配景物,避免了文字创作者将看到的事物,与现实中原本存在的这些先决条件进行深加工,从而左右你的文字创作天赋,弄出来一些四不像的所谓散文。
      因此,写散文要不要“立意”,不能形而上学,更不能有所谓的立意鲜明;但前提是必须要带有思想性或蕴含着某些哲理;如果一篇文章你不想诠释什么人生理念,亦或是道德与道理,否则你就在浪费阅读者的精力。也许这种说法与传统的写文章必须先立意背道而驰;但写作者应该清楚传统写文章者,在动笔前要精于“立意”的说教,也包括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只是凡文以立意为主的说教,严重阻碍了创作者的激情,因为那些所谓的应用文体的基本要求,就只是说教者们的一厢情愿;而散文这种体裁的写作基点,原本就深植在生活的土壤中,写作者如果没有对于生活深入地观察与理解,一定无从下笔;如果作者带着思想与抒情去写作散文,常常是写了一段很长的文字后,突然觉得预先拟好的题目与笔下的内容并不相符合,那么“立意”就属于浪费时间。

      写文章并不是考试,并不需要按照试卷的要求去编内容。写小说、写人物故事,写观感杂文可能确实需要立意,因为文章的目的明确,通过素材积累,通过平常对于生活的观察与体验达到写作的目的。今天我们回头看看写散文的过往,写一篇散文当然也离不开作者对于人生观察与生活体验;但如果你有了预先的“立意”,那就只能围绕着题目编故事,就违背了写散文的初衷。
      不“为文而文”,避免文章只注重形式上的华丽,而忽略了内容的实际意义,指的是文章的思想性。在《新乐府·序》中,白居易曾阐述过这样的观点:“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一篇文字抒情也好,写实也罢,文字的思想性才是文章的关键;一篇文章如果不具有思想性,那就是在浪费精力。即使是纯抒情文章,其中也必须带有“文以载道”的思想。现代散文强调文章应承载道理,或诠释普世价值观与道德观的意义,因此思想表达就具有了积极地社会意义;这可能就是要求写作者,对于作品思想内涵重视的一种社会要求的体现。
      我们先从科班的写作论点来分析散文的写作模式,这种固有的模式就是散文的散,曾被许多擅长于说教者们定义为唯散而散的与骈俪文或骈偶文相对立的过程叙述的散文。因为提倡先“立意”,提倡动笔以前先回味观察得来的印象是文章构思的必然;于是,写作者的文字就囿于心中固有的程序化的景象或模式来编织文字,然后就围绕着“立意”画圈圈;最后呈现出来的文字,就会成为单一的描写与复制现场现象的观察家,于是散文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印象复制品。
      姑且不说散文需不需要“立意”,其实写文章的目的原本就属于“立意”。在散文写作里,作者们写作前所列出来的题目,就只能当成一只鞭炮的引信,当你点燃了引信,必然会产生烟花般的效果。
      散文写实也未尝不可,只是那就应该列入短文的范畴;现代短文的范畴,既包括着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述人述事文等等;在读者心中,现代散文既要具有诗歌般的浪漫情调,同样也会具有小说的戏剧性,同时还必须具有优美的文华与积极的思想性,才能成其具有与其它文学种类相并列的价值,从而成为一种较独立的文体。
      本文只在于澄清一个事实,一些带有“文华”的作品,并不为“鸡汤文”,只要具有思想性,就是好作品;避免读者们与写作者们长期受到作品里有优美词汇的影响,认为有人刻意贬低美文,而不敢大胆创作。


     
    赞0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文化里的日常(9177字) 下一篇:我的家乡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佛山行阅28次

    热门图文

    • 镜子

      作..

      2025-09-30 12:50 · 23次浏览

    热门作品

    2夏日大东北2024-05-11
    4下课2024-05-25

    圈主推荐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53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81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5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