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TOP | |||
|
泰东河的渡口
管理
作者:王东宁 发表时间:2025-04-09 08:38:01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人家傍水居,两岸共一河,描绘出来的是一幅宁静水乡的生活画面,这种景象在中国南方水乡地带尤为常见。河流,不仅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两岸的纽带。作者笔下的泰东河之滨,那里地势低洼,水网密布,人们下田劳动或走亲访友都靠船。像那些古老的传说,一个古老的渡口,停靠着一只木渡船;一位老艄公叼着旱烟袋,河对岸坐着一群赶渡的人;那些镜像并不是摄影,也不是图像剪辑,更不是电影蒙太奇镜头,那是跃然纸上的回味。故乡,当年我与你握别在青涩年华里,思念与眺望,就成为心中最温柔的部分。后来,我们游走于故乡之外,浮云白日,山川锦绣,人来人往,心中却总驻留着一条河;河的一边住着一些人,河的对岸住着亲戚与朋友。那岁月就如这一条长河,很多人过了这条河,或许就再也没回来过。某天你在遥远他乡,对身边的人们说,与你们讲述那些河的故事。那时候你还小,心中总有过河难不难的困扰。今天,依然还是会偶然忆起那一阵阵“过河哟……”呼叫声。岁月深处的回味里,还是会想起那曾经的渡口,与过河的惬意。欣赏佳作!推荐阅读! |
|||
|
渡口,广义讲是指过河的地方,古来就有“隔河千里远”之说。渡口的作用是连接河流两岸的交通,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走亲访友、旅游等活动,使人们能够方便地从此岸到彼岸,缩短了行程的时间和距离,特别是对两岸居民来说,渡口成了碎片化生活中的必经之地,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与交流的机会,促进了文化多元发展。渡口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因为古代的交通不发达,渡口的形式和功能不断发展和演变。渡口作为一种传统的水上交通设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家乡青蒲,位于泰东河河畔,属里下河锅底洼地区,水网密布,古当先人们下田劳动或走亲访友,都靠船方可出行。泰东河由西向东横卧在庄北边,泰东河顾名思义,就是泰州到东台这条上千年的交通河。可想而知,泰东河两岸的人员交流、走动,要设多少渡口?试想一下,隔河相望,码头声喧,渔歌互答,一条渡船来往于泰东河两岸,运送了多少商贾过客。泰东河青蒲段,东西约1.5公里长,由于连接青蒲大泊,河面最宽处有200米左右,最窄处也有80-100米。泰东河南岸就是青蒲庄,北岸就是几千亩的良田,青蒲人下田劳动,或者到开庄、草舍等走亲访友,都要通过渡船才能到达。 青蒲段面的泰东河,一东一西,设有两个渡口,庄东、庄西两渡口相距1公里左右,渡口是固定的,不是流动的,选择要恰到好处,两对岸都要夯实好人工码头,码头朝河面处要有3-5级台阶,随着河水的涨落,渡船停靠渡口时,对准相应的台阶,这样人们如同走平地一样,走到渡船上,遇到“特旱”、“特涝”,还必须打“跳”上船,这样才便捷安全,“跳”就是长条厚木板,每隔一尺钉一个小木条,主要是防止打滑,确保安全。渡船靠岸,也是先下后上,这就如同乘公交车、电梯一样,都是遵循先下后上这一自然法则。 渡船,是专门订制的一种宽底的大木船,原木颜色上涂清漆,长约5米左右,宽约3.5米左右,家乡人称“短短胖”,之所以“笨”,二、三个人在船上走动,渡船是不晃动的,这就如同汽车的底盘一样,重才能增加稳定性。船帮阔,约10-15公分,便于人坐,当然,小孩是不可坐的,防止落水。船中间平坦,一次性能站20人左右。摆渡人可用篙撑,也可用橹摇,用橹摇省力,所谓“一橹三桨”,橹的效力可达浆的三倍。乘客还可以帮助摇橹,减轻摆渡人的“劳动”强度。摇橹,可越过“河心”,也就是交通航道,水深,篙是掸不到底的。当然轮船遇有渡船,也是减速慢行的,防止浪大水急,掀翻渡船而出现安全事故。晴天风平浪静,比较安全,遇有大风暴雨,渡船晃动,人会东倒西歪,是停止摆渡的。渡船不能超载,载人时,人员不能随意走动,不能一边站,否则影响船的平稳度。 渡口边设“渡舍”,摆渡人吃宿都在小屋里,方便摆渡,由于河面宽,特别是遇到逆风,对岸“过河哟……过河哟……”的喊声有时是听不到的,因此两渡口的“渡舍”,分别设在两岸,此渡口喊不到,可到彼渡口渡舍,只要到了“渡舍”,那过河是十拿九稳的。摆渡人为了省力,总要等到三五个人才摆渡,当然熟人,有急事的,即使一个人还是摆渡的。大忙季节,各生产队都用农用船载人渡河,因为渡口人多,船慢,会浪费劳动生产时间的。 摆渡人都是本地人,听老人们说,古当先都是由“庄董”指派人摆渡,其收入在庄上挨户敛粮过活,外庄的不收粮,收的小钱过河。解放后,摆渡人是大队安排有责任心的半年纪大的人,其报酬是和其他社员一样记工分,稍有不同的是,除了本庄人,外庄人过河收费,收的钱原则上是要上交大队的。 泰东河的渡口,直至改革开放后的泰东河大桥建成,改变了数百年的摆渡历史。然而从文化层面上讲,渡口也可以比喻解决问题或克服困难的关键节点,抑或男女青年“相思的渡口”。有渡口,就有“摆渡人”,指代那些帮助别人,渡过难关或危机的人。我们常说,真正优秀的父母,都是孩子生命里的摆渡人,……渡口虽已消失在历史的烟尘种,但渡口文化,却深嵌在历史的长河中,并将永远传承下去。 每当我走到家乡的老渡口,驻足思绪,当年过河的情景,偶然还忆起那一阵阵“过河哟……过河哟……”的喊声,回荡,忽又回荡,令我久久怀想的乡愁。 |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
| 上一篇:做自己的追光者(散文) | 下一篇:有话对你说 | ||
| 推荐美文 |
| 相关栏目 |
|
| 最新作品 |
|
家乡的胡萝卜阅8次
寻觅草鞋的足迹..阅20次
秋深岁暖,一纸清欢赠..阅11次
万星的那点事儿..阅12次
龙潭洞赋(中华新韵)..阅14次
寻觅历史深处的斗笠蓑..阅32次
骈文:科学泰斗杨振宁..阅29次
佛山行阅28次
|
| 热门图文 |
| 热门作品 |
| 圈主推荐 |
|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537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81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51
|
|
2023新年致辞! |








安徽 · 网络文学第一网站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