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TOP | |||
|
民以食为天系列散文:竹笋
管理
作者:子在川上曰 发表时间:2015-09-21 10:03:43
评论:0条
关注
编者按:竹笋是中国传统佳肴,自古被当作“菜中珍品”,味香质脆,食用和栽培历史极为悠久。听作者娓娓道来,从童年的记忆里,看竹子成长、栽培、竹子的广泛的用途以及妈妈烹饪的有关竹笋的美味佳肴。作者的文章情感饱满,内涵丰富,有着父辈祖父辈生活的艰辛和血泪,也有着自己生活中的渴望和期盼。多少年过去了,但妈妈所烹制的竹笋的味道永远留在了记忆里,无论餐馆酒楼,再雅致的名字,在精美的烹调,却始终吃不住当年在家乡的那种味道,也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欣赏作者有着真情实感的文章。荐读分享。 |
|||
|
在我们土家的大山中,只要不是外迁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片山林,一块竹林,不同的只是面积的大小而已。听老爹说,爷爷在世的时候,是湘鄂边有名的武把式,能开二十多个壮小伙,收了很多徒弟,家境殷实。有十多亩山林,七八亩竹林,十多亩上等好田。一九四四年,爷爷被当时湘鄂边青红帮堂主,也就是我爷爷的亲堂兄,两兄弟合伙谋杀了。当时,老爹只有三岁,家产被侵占,妹妹被卖给了几十里外的一户人家。等老爹吃着百家饭长大,学了一手泥水匠的好手艺回到老宅的时候,老宅已没有了他的容身之处。他只得买了当时政府没收的三间地主的木板房,才安下家来。 后来,老爹决定自己栽竹子。他从姥爷家里选了两根母竹,连根挖了起来,用草席连根部的泥土一起包了起来,用绳子捆扎好,留了三米的竹身,把多余的部分砍去。他和三个徒弟,把母竹背了回家。在家门口载了一株,在菜园地边上栽了一根。 这些年来,因为生活,一直在外流浪。从第一次离家出走的青涩少年,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圆滑的中年人。昨天,同老家在深圳经营企业的某个哥们喝酒聊天,餐馆的老板亲自给我们送来了一盘玉兰片。朋友说,玉兰片的名字太雅,我还是喜欢叫它竹笋片。我说,是呀,就如邻村的芳芳,进了某夜总会,改名叫丽娜一样,尽管改名了,却让我们感觉更不舒服。 |
|
|||
| 【投稿】【 收藏】 【关闭】 | |||
|
|
|||
| 上一篇:小狗花花 | 下一篇:芦花飞扬的岁月 | ||
| 推荐美文 |
| 相关栏目 |
|
| 最新作品 |
|
致爱妻海凤:三行情深..阅4次
家乡的胡萝卜阅18次
寻觅草鞋的足迹..阅27次
秋深岁暖,一纸清欢赠..阅19次
万星的那点事儿..阅17次
龙潭洞赋(中华新韵)..阅14次
寻觅历史深处的斗笠蓑..阅37次
骈文:科学泰斗杨振宁..阅33次
|
| 热门图文 |
| 热门作品 |
| 圈主推荐 |
|
圈子社群·2022-05-31 21:17538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812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51
|
|
2023新年致辞! |







安徽 · 网络文学第一网站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