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原创文学_火种美文站
当前位置>> 火种诗歌网>>谈诗论道>>内容
王珂《新媒体中的诗歌生产、传播与消费》读后感
  • 审核管理
    类别:谈诗论道 作者:蓝光 发表日期:2013-08-04 09:50:04
    编者按:   当下,敢说话的评论家不多了,网络里众多的是拉选,哄哄嚷嚷的评,安抚式的评。 从诗歌开始,运用诗歌的路径,
    选择自我精神的提升和幸福,是每个写诗者的追求。
     以王珂教授之博,阐明自己的观点与忧虑,媒体中诗歌生产、传播与消费,应该营造诗歌审视和热爱的一定氛围,让诗歌成为强大文化的快捷核心力量。
      问好  感谢分享
           王珂教授的博,我是较常去看的,与他的认识是参加一些有关于诗歌的活动,他对于诗歌的评鉴我很欣赏,他是一个“敢说话”的评论家。他许多关于诗歌的论著或文章多有影响力,他也算是一名努力打造“诗歌福州”的参与者。这是蓝光自我的判断。
           作为一位学者,王珂教授将他的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观点传授给他的学生,以及爱好诗歌的朋友。他对于诗歌的评述,至少在福建、在福州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他让诗歌的声音在学术界或坊间传播,成为一种力量,他致力于做这个,营造了民众(或至少是一个正在壮大的群体)对于诗歌审视和热爱的一定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对于诗歌的发展极其重要。在经济高速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今天中国,人们开始急切地寻找精神的“图腾”,寻找我们曾经忽略或丢失的东西。因为正是这些植入人们灵魂中的东西,让许多中国人感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不是别的国家的人。引以自豪的是文化而不是高楼大厦。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国家没了精神世界的“根”,当然包括诗词歌赋这些文化精华,那么,人们的精神就是空虚的,正如高大躯壳的内部是空洞的,没有灵魂的。这种现状,让许多人包括政府高官、专家学者都意识到了。
           中华民族要复兴,首先要重视文化的复兴。没有文化的复兴,就是无水之鱼、无本之木。我们不愿意看到人们普遍性的精神沙漠的出现。这种现象的萌芽让许多人已经开始紧张。现在,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违背道德伦理人事,或普遍出现急功近利的行为,已经成为国家和人们的一种担忧。这种担忧波及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谁也无法逃脱,谁也都处于这种受一定影响或威胁的境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文化的强盛。一个文化不强盛的经济强国是不长久的。因为精神对于物质的反作用,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制约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许多人不愿意看到的。
           诗歌作为传统文化中精华,这几年在福州的兴盛,正说明了福州经济发展之后,对于文化要加速推进的需求。政府提出文化强市的目标,是顺应这种潮流,是看到核心的需求。真正的强大,最终应该归结于文化的强大。现在许多地方政府都提出要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硬件容易做到,有了财政的支撑,几年时间就可以让一个地方变成世界上建设规模有影响力的地方。可是,几年时间无法让一个城市文化强盛起来。原因很简单,因为直接体现于文化的不是物质,而是综合的精神素质。而精神素质的培育和造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甚至经历了上千的历史形成。通过浸透着长期的人文积淀,对于人的培养,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城市。在中国众多城市中,可以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城市的不多。因此,重视文化建设,是一个政府的明智选择,是一个政府应该大力而为的“重要事”,这在今天的中国意义更大。当然,光顾眼前利益和政绩的领导者,在这方面的取舍,大概多是为自己的利益考量的,而不是为了大众。这显然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从诗歌开始吧,从诗歌这个路径,欢愉地步入幸福的精神世界,让人们从中获得对于自身价值的认同。对于美妙精神世界的追求,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选择诗歌,即选择自我精神的提升和幸福。



    用户打赏列表
    关闭
       
    阅读(4844)  分享     收藏(0)    投稿     评论(0)    编辑:
    全部评论(0)
    关注
    作者:蓝光   拥有228篇作品
        标题     作者
    春怨阅9次
    春雨阅148次
    醒酒阅127次
    诗十一首阅144次
    小城阅11次
    2024清明阅145次
    春怨阅9次
    醒酒阅127次
    诗十一首阅144次
    2024清明阅145次
    清明阅16次
    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未获得书面授权不得转载,火种公益文学保留追究法律责任权利
    火种公益文学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13 huozwx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