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无病不吃药(与生活相关联的话题)
  • 管理
    作者:平时 发表时间:2023-08-25 17:25:36 评论:3
    关注
    编者按:到了一定年纪,世上无病之人其实是很少的。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些慢性病的困扰。就是因为有这些困扰,才会有服药的需求和想法。所以比起无病不吃药,有病不乱吃药更加重要。人们总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临场判断,对于医嘱的信赖,不及自己一时的身体感受。有了感受,因为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又不及时和医生交流,就会导致用药的偏差和失误。

    无病不吃药,一直就是生活所倡导的一种健康理念,同时也应该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生活方式。因为疾病的随机的因素大于必然,况且人体染病的概率极低,健康的人群总多于染病的人群。因此,在没有确定生病以前盲目地吃药预防并不可取。
    有些人总是片面地认为吃药了,总比没吃药要好,预服药物是防患于未然,这是平常人们经常争执的一个认识问题。有时候看到人们吃补药,将中药材当补品煲汤,或者在买超市里的中药材回来炖肉类骨头等等,自己完全凭丰富的想象力认为加进去了药材,就一定身体强壮,百毒不侵。其实,这就是一种饮食文化误区,总觉得应该加进去一点什么药材,才能对得起花了那么多钱买回来的食材,有没有益处另当别论。

    写这个话题的起因,来源于某天亲戚让我帮忙买一点降血压药,给我一个药瓶子,说照这个瓶子买。我翻一下药品介绍,发现这种降压药副作用特别大,服用以后最典型的反应就是头昏脑涨,还有很多症状与高血压发作时的症状重叠,我就随口说这种药好像吃了很多年了,既没有发现什么并发症,为何还盲目服药这么久。有没有看医生,医生诊断是否需要继续吃药,或者换一种副作用小一些的药。当然,结果肯定是没有采纳我的建议。

    那天刚好清理抽屉,却翻出来不知道哪里来的一盒三七片,因为我一直就没有买药存起来习惯,那就只能是别人送给我,却又忘了是何种原因促使别人送给我药品。看看倒是很正规药厂生产的成药,时间久了那药品包装上的文字都有些模糊,于是就去网上搜索有关这种三七片的资料。


    不曾想就那么一搜索,竟然发现到处都是卖药品的广告。或许网络机器人的速算法盯上了搜索者,认为搜索者有药品需求;后来无论进入何种平台,第一眼就能看到与药品相关联的信息。在这个人手一机的时代,你轻轻点一下页面,那些药材的原产地,药品制成品厂商的广告就霸屏了。

    就以“三七”为例,总结其药材的广告词的大意是长期食用有什么好处,老年人一天吃几克,三七对男人的好处,或者还有吃三七的十大好处等等等等信息。其实在中华药典里,三七的医用价值仅限于化淤血,仅适合于有淤血症状的病人服用。相信很多人并不清楚何为化淤,况且很多人还并不知道三七的食用禁忌。比如女性经期或者有出血情况的人,孕妇怀孕期间,风热感冒者都不能食用三七。传统的中医观点认为体内阳热内盛的人不适宜服用,如果有人大量或长期服用,还可能会引起中药叫做上火的口舌生疮、面部痤疮;或者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甚至于有些人在服用以后,还会导致心脏内部电生理紊乱;特别是有“房室传导阻滞”(注①)的人,根本就不能服用。


      无论中药、西药的制成品或半制成品。被人体吸收的途径多以口服为主要方式,但有一些中药或中成药,也可通过皮肤的敷或熏洗浸泡达其治疗目。这些药品制成品中,包括中药的药末制成丸、药膏;西药药片,药剂、㬵囊等,在医治疾病的同时,如果使用不当,或不遵医咐,所产生的副作用,对于人体的影响,至今并没有得到科学的验证。那意思就是能不吃正好别吃,药商对于药品的潜在风险,历来就是能不说透,尽量不说透彻。


    比如中药材雄黄,俗称四硫化四砷(As4S4);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就目前已经存在的中医药中,含有雄黄药材的中成药却比较多,就我们了解的中成药就有:七珍丸、小儿化毒散、小儿至宝丸、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牙痛一粒丸、牛黄至宝丸、牛黄抱龙丸、牛黄消炎片、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丸(片)、牛黄镇惊丸、六应丸、安宫牛黄丸(散)、红灵散、医痫丸、局方至宝散、阿魏化痞膏、纯阳正气丸、珠黄吹喉散、梅花点舌丸、紫金锭、暑症片、痧药等等药品,有一些是传统验方,有一些是后来开发出来的制成品。所以,人们必须明白,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切不可以擅自用药,或者偏听偏信盲目用药。 


    在传统的五月端午节里,饮用雄黄酒,曾盛行于长江流域。因此民间就有“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的说法。我们前面说过,雄黄作为一种中药材,其中含有的三氧化二砷的成份具有一定的毒性,过量服用还可能造成骨骼,肝脏,肾脏中毒。患有肝功减弱或肾功减退的人,不能食用与此种药物相关联药品。如果因为砷中毒,可造成肝、肾、脾及心肌等实质器官的脂肪变性和坏死。
      比如被人们视为补药的人参类,在传统的理解中,人参类药材是上等补品,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的功效。但还是应该提醒人们在食用人参前,先弄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是否有需求。因为人参组织内所含的物质并不属于直接营养品,其作用于人体的如皂苷与糖类的结合物,以及挥发油、倍半萜类,长链饱和酸类、维生素类包括B1、B2、C类以及其它微量元素,在你身体状况处于没有针对性需求的时候,或者食用者的身体处于排斥这些微量元素状态时,就会出现诸如腹泻、皮疹、失眠、神经过敏、血压升高、忧郁、性欲亢进、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甚至于还会引起某些不明状况的病态反应。

    有鉴于此,中医认为是药都有三分毒;一种物质或者植物如果带有药用价值,就证明其中成分复杂,并不可以随便食用,或者长期大量食用。因此,我们必须牢记无病不吃药的忠告,即使是医生配好的药品,服用一段时间以后,切莫不经医生同意自行处置,擅自去药店购买相同的药品长期服用,否则会造成药害。
    我国传统的中成药,是经过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在总结个案与普遍现象后的优选配伍,再经过辨证施治,将药品用在不同的病例个体上,从而得出药材的正确加减从而成为验方。至于较常见的中草药,虽然不能如中成药那样有严格的配伍,但也有药用禁忌,绝对不可以随意无限制地施药,否则也会对人体造成适得其反的伤害。

    我们之所以会关注药品与医药用途,源自于那个医疗机构尚不健全的年代,因为父亲解放前曾有执业问诊的经历,虽然后来早已不在医疗系统,可是只要放假在家,总会有亲朋戚友找上门来问诊;同时家里也常储备有一些应急的器械与药品,最多的当然是中草药,究其原因,熟人来家里问诊一是因为省钱,当然也有信赖父亲诊断的原因,虽然父亲早不执业。我们或许受了父亲的影响,自幼就迷恋那些自己还认不全的医书与药书;如果父亲不在家,就会将父亲书柜里那些木刻本的线装本的搬出来浏览,薄薄的纸张上面散发出淡淡的油墨香气。看得多了,必然留下翻弄的痕迹;我翻一次,父亲就整理一次,大约那些宝贝太过珍贵,后来我就看到父亲的桌子上多了一些竖版《本草從新》,横版的《药性歌括四百首》,以及《常见病的辨证施治》等等单行本放在桌子的一边,那意思是父亲知道我在翻看那些大部头,似乎父亲觉得那些繁体字的竖版书籍并不适宜我阅读,就找来这些单行本,有鼓励我继续读下去的那一层意思。自然,我还是从那些阅读中学到了一些东西,首先就记得住了一些药材的名称与功效,以及可以用来治疗什么疾病这些基本的知识。


      父亲有採中草药的习惯,晒干了用网兜分类挂起来,碰到有慢性病者找上门,就无偿提供给有需求的人,一直都秉持着救人于危难医者仁心。同时叮嘱得最多的还是那一句药不能常吃,即使慢性病,药吃一段时间以后,无论症状减轻或者不见好转都要复诊,或者去大一点医院查一次;如果总吃一种药就会产生耐药性,疾病没治好,身体还受到了伤害。

    那时候还没有药材或药材制成品在网络上打广告宣传,普通民众也无经济条件自行购买药品,因此跨过医生诊断用药的这个门槛的人比较少。其实许多时候人们并不懂得某些药品的使用禁忌,也不清楚各种药品所产生的副作用,或偏听偏信广告的宣传,自己总是想着用药来预防疾病,才是造成乱用药的关键。


    比如,我身边的亲友,有好几位多年前就说有高血压,降压药坚持吃,自查的血压仪坚持量血压,可能医生也告诫要坚持用药,问题的关键是高血压的指标问题是否具有合理性。一般来说年龄大一些,人的血压的指数也需要相应地调整,总抱着收缩压为多少,舒张压多少来看待人的血压就说不合理的疾病理解。况且有些人多少年都没有器官损害,或者也无危险因素存在,就应该停药观察,至于还需不需要医治,需要得到确切的身体健康指数,而不是想当然地认为吃了总比没吃好。
     西药也是一样的具有副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毒性。比如降高血压药品,长期服用一般引起的头痛、水肿、疲劳、失眠、恶心、腹痛、面红、心悸和头晕等现象,就是一种毒性反应;极少数人的毒性反应还会引起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无力、肌肉痉挛和消化不良。当然,治疗高血压的西药很多,所以一般人都会认为自己的血压一直还在高位,就一直自己在药店里买来吃,其结果是让自己陷入一个怪圈。我认识的高血压病者都有这种心理,断不了药,自己还买一个血压器自己量血压,同时还推荐给身边的正常人量血压,然后,就又有人“被”高血压了。在人们心中,这些慢性病一旦被认定就是终身制,就如走夜路怕鬼是一样的心理。那种心理阴影始终如影随形,就只能坚持长期吃药,直到最后出现并发症。所以,早期高血压患者,除了被认定为已经有并发症者除外,轻度患者千万不要长期依靠服药。当然偏瘦的高血压者,那一定是身体机能的病变,而肥胖必然是高血压的冠军。所以最正确预防高血压方法就是劳动减肥,控制饮食。没有条件劳动者,就只能去坚持锻炼,而不是全靠长期服药物来控制。

    除了先天疾病,所有的病变随机性极强,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防了传染病讲究药物预防与预防措施,普通病变无法用药物去预防。所以我们应该先弄清楚医用药品,无论中药、西药,其目的与作用就是用来治疗疾病,而不是用来预防疾病;没有什么药物能有针对性的预防某种疾病一说。况且,没有针对性的服用药物,本身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蠢事。医生在两种情况下会鼓励病人吃药,一种是病人的疾病预后不良时,鼓励吃药不担风险;一种是不常规药品与新药特药,因为销量指标与利益挂钩时,反正吃多了也不会死人翻船。几十年前,在海南岛与药品代理商有过交往经历,有些药品的销售量会直接与医疗机构人员挂钩;说不定有一些慢性病者吃的药,有可能是在帮人牟利。
    再说说中药材这种物质,有严格的根据药性来决定的配伍禁忌,因此就有了中医的九畏与十八反,指在一般情况下不宜相配合使用的药物,包括后来调整的十八反、十九畏。这其中最古老的配伍禁忌,就包括着半夏、贝母、瓜蒌、白敛与川乌、草乌相反,不能配伍。海藻、大戟、芫花、甘逐和甘草相反。人参、红参、西洋参、芍药和蒺藜相反相克。川乌、草乌和犀角相反相克。人参和五灵脂相反。巴豆和牵牛子相反。官桂、石脂相反。中药在十八反,十九畏范围内,是配伍的禁忌,轻者降低药效,重者变成危险品危及生命。

    人一辈子很短,别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那些偏听偏信里。如果你身体没大的毛病,宁可多喝水,也别盲目多吃药。自己不懂得药性药理,就别在网络上浏览那些卖药材的广告。那些想诱惑你购买药产品的人无所不用其极,把一些本应该由医生控制量的药材的作用夸得天花乱坠,有的甚至于被夸成了灵丹妙药,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本文只在提醒人们无病别随便吃药,包括中草药,个见,不喜勿喷。)

      注①,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激动传导异常,可导致心律失常,使心脏不能正常收缩和泵血,称为房室传导阻滞。


     
    赞0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火种之巅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记载所用的《阴阳历》与月相 下一篇:美的执念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2)
    • 平时
      0 回复
      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想着自己这里或哪里有病,或者偏听偏信某些食材与药材,将其当成进补品从而大量的进食,不但不会有助健康,相反还会带来不可估量的身体伤害。因此,我们只能建议人们没有医学诊断你需要食用什么药材以前,尽量少用药材一类的东西来预防所谓的疾病,否则得不偿失。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走进四月阅227次
    走进春天阅35次
    人间烟火阅359次
    三月的春阅35次
    春天游记阅327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228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4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4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