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淤泥笔记:行走中东十四天(续)---- 以色列
  • 管理
    作者:一恩 发表时间:2018-01-22 16:43:46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看完这篇文章,的确更加感到中东地区的纷纭繁杂。多个民族,多种教派的交织,让中东这一地区一直都成为世人关注的地方,也是全世界矛盾的纠葛最复杂的地区。战争、死亡在这个地区从未间断,而直接的被害者就是当地的老百姓。我相信那里的人民非常希望和平,可权利却在少数的人的手中,加上大国的插手,中东永无宁日。很为作者的胆量佩服,敢在这样一个纷乱复杂的地方都留十四天之久,还访问的如此的细致,如此的详尽,谢谢作者谢谢给我们这样详尽的文章!冬安

        这次旅行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以色列,因为从小就从报纸、广播听说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加沙地带,戈兰高地,只知道那里打起来啦,又打起来啦,除此之外什么也不懂,为什么总会打仗更是知之甚少,这次很想弄明白。

        从约旦到以色列是坐的大巴车,还没进入边境就碰到了以色列的检查站,虽然司机喊着:“Chinese,Chinese”,还是有两个士兵上车从前面到后面看了一遍。放行走了不远,还有第二关,拿个扫帚一样的东西,好像是在探炸弹,车前车后的扫了一遍,接下来还有扫描行李的,安检搜身的,移民局的,一道一道共查了五遍,这还算是宽松的。折腾一番后,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一行游客,终于踏实的踩在以色列的土地上。

        从这些一遍遍认真繁杂的检查当中,就可以感觉以色列与四邻的外部关系是多么的无奈。

        以色列的签证是集体签证,另附在其它纸上,拿在领队的手里。因为在以色列,即使是在护照背面贴上一个小小的扫码条,离境的时候也要揭下来,个人的护照上不能留下任何到过以色列的痕迹,否则将来再去其他许多阿拉伯国家都会有麻烦,甚至是被拒之门外。

        以色列周边的邻国有埃及、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稍远一点的还有伊拉克和沙特,这些阿拉伯国家都和以色列打过仗,许多领土至今还都是在争议之中。因此以色列的防务全世界都是出名的,比如国家反导系统非常完善,甚至航班客机上都有反导的逃生装置,全世界仅此一家。

    进入以色列,第一感觉是干净了许多,用餐巾纸可以擦镜头了,而在埃及和约旦不行,干净的餐巾纸一拿出来,上面立刻就落有灰尘。

        在以色列旅游,圣经故事中耶稣到过的一些地方,如今的人们都找到了一一相对应的可拜谒之处,比如一个马槽,一块石头,一棵树,一段水沟,一处房基,一座教堂,都打上了耶稣的印记。所以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旅游的行程,基本上勾勒出了耶稣一生的轨迹。

        耶稣出生于伯利恒的“圣诞教堂”;受洗于约旦河旁的“洗礼处”;在“加利利湖”边布道的“五饼二鱼堂”、收纳了大弟子彼得的“圣彼得献心堂”;耶稣去耶路撒冷之后,遥看耶路撒冷的“橄榄山”;活动于“锡安山”;吃了最后晚餐的“马可楼”;然后去做祈祷的“万国教堂”;被捕于万国教堂外面的“客西马尼园”,捕后关进“鸡鸣堂”,扛着十字架走完“苦路十四站”,最后升天于“圣墓教堂”。带引号的地方,就是此行有关耶稣的全部景点。

        在以色列还去了其它的几个地方,一个就是死海西北岸边的昆木兰,这里背山靠海,是一个大型的考古发掘现场,还有一个小小的陈列馆。1947年,住在附近的牧羊人在山洞中发现了一些有字的羊皮卷,这些羊皮卷后来被证实,是一些用希伯莱文书写的,早期伊斯兰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文。这些两千年前的羊皮卷统称为"死海古卷",它是研究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 ,景教发展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因而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

        在以色列西北部的海法市,游览了位于卡梅尔山上的巴哈伊阶梯花园,这里是巴哈伊教先知巴孛的安息之地,极尽奢靡与豪华。巴哈伊花园2001年建成,如今已成为以色列的旅游胜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巴哈伊教的年头也不长,至今也就有个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大陆没有行政机构。

        以色列还有一个重要的城市特拉维夫,整洁漂亮,充满现代感,世界上和以色列建交的国家,都把大使馆设置在这座城市,只有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说要把大使馆迁到耶路撒冷去。我们在特拉维夫游览了地中海边的老城雅法,还去了市中心的“特拉维夫国王广场”,当年以色列总理拉宾就是在这里被刺杀的,现场还设置了一个纪念地。拉宾遇刺后,国王广场就改名为“拉宾广场”。

        到了以色列,肯定要去位于耶路撒冷老城里的“哭墙”。

        哭墙位于圣殿山上,长52米,高19米,由大石块筑成,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犹太人把这堵墙看作是犹太教的第一圣地,是犹太民族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在。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在哭墙前,同行的游客中,许多人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写在纸上的祈盼,折成小条塞到哭墙的石缝里,嘴里还糊了巴嘟的嘟囔一番。入乡随俗,我也面对哭墙,使出平生最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认认真真地说几句诸如:“希望世界和平,人人平等,家家幸福的大实话”,虽然不懂什么教义,不在犹太序列,人家也没打算给咱这个编制,祈祷词那是真心的。

       耶路撒冷是一座非常特殊的城市,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其中老城的面积只有一平方公里,还分为基督区、犹太区、穆斯林区和亚美尼亚区四个区。

        1980年,以色列立法认定耶路撒冷是以色列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如今实际上耶路撒冷是在以色列的控制中。这里常年笼罩着纷乱和恐怖的阴影,因为这里有犹太教的哭墙和圣殿山,穆斯林的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基督徒的圣墓教堂和苦路。所以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个教派都说这里是属于自己的圣地,各个教派每年都有大批的信徒汇聚到耶路撒冷,祭拜各自的祖先。

        地中海东南面,北非、西亚这一带,历史悠长的可怕,就像是用五谷杂粮熬了5、6千年的一锅粥,现如今再想分出哪些是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神仙也难办得到。几种文明乱麻一样的结成死疙瘩,再经过历史的挤压、沉淀,即使用最锋利的大马士革刀也劈砍不出齐整的边界来。

        说到宗教信仰,各种教义、思想、学说就感觉有些晦涩,以前国内的宣传,很少提及宗教方面的问题,一般总是把宗教信仰和迷信联系在一起,直接说迷信有些贬义,换句话说“信到着了迷”应该是没问题的。许多教义随着社会的进程也在变革、充实和发展,例如在伯利恒的圣诞教堂看到,耶稣教有十二个分支,每个分支都在圣诞教堂里挂着一盏灯,以示正统。耶稣教堂附近还有其它教的教堂,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东正教还分俄罗斯东正教和土耳其东正教。

        我们经常听说过的一句话,“宗教是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什么人利用宗教麻痹人民,当然是统治者。《圣经故事》里有这样两段,一是耶和华为了惩罚不允许摩西离开埃及的法老,以及不愿意跟随摩西走出埃及的犹太人,曾经降下包括天灾、疾病、死人等骇人听闻的许多灾难;二是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时,最后的祈祷是祈求上帝宽恕害死自己的敌人。“多好的教义”!不管是什么教,每个信徒,对统治者要像敬畏上帝,自身修养要学习耶稣:“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耶和华和耶稣是爷俩,信谁都可以。好好体会,被麻痹了吗?

        按照时间顺序,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源于西亚的古犹太教,亚伯拉罕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是上帝从众生中所拣选并给予祝福的人,也是传说中希伯来和阿拉伯等民族的共同祖先。三教共同信仰犹太教的真神,以希伯来《圣经》为根基,以耶路撒冷为圣地。后来伊斯兰教认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都被人们篡改和歪曲过,所以真主派遣了先知穆罕默德,并把《古兰经》降示于他。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万事万物始终是在运动之中,社会发展也是这样,动荡是永恒的,而平衡是暂时的,一些思想、教义也随之被继承、捍卫和发展,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这样,那个卡梅尔山上的巴哈伊教也是这样。社会变革、朝代更迭的时候也是出思想家的时候,就像中国的战国、两晋、宋末元初等时期,这些先知思想活跃、精力旺盛而才华横溢,他们或小隐于山林、大隐于市,或徘徊游走于各国之间,到处煽风点火、宣传新的思想,新的旨意,比如东方的孔子,西方的亚伯拉罕和默罕默德。总感觉人的思想和神的旨意相比,显然前者更为文明和现实些。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从外部观看中东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过的都不容易。由北向南流淌的幼发拉底河与由南向北流淌的尼罗河并不相连,在两河之间的夹河地带却是欧、亚、非交汇的中东。这里砾石遍野,黄沙漫漫,绿洲不多,每个民族的生存空间都比较逼仄,因而免不了产生各式各样的穿插和挤压,游荡与渗透,霸占和驱赶,从古至今绵延不断,从来没有消停过。就像小时候玩过的“挤加油”游戏,一排儿童相互拥挤,只为了获得冬日屋檐下,那一束束温暖的阳光。

         “斯坦”这个词,一般就是地区、区域的意思,常指伊斯兰国家,很多情况下只是一个大概的地理范围。巴勒斯坦古称“迦南”,这个地名历史渊源甚为古老,大约在5000年前这一地区曾是伽南人的住地,迦南人把外来的人叫做“希伯来人”,意思是“从河那边来的人”,这个“河”就是说的幼发拉底河,古代希伯来人就是犹太人远祖。之后这块“斯坦”还来过操着各种语言的希腊人,波斯人,罗马人,土耳其人,英国人。

        犹太人这个民族,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曾经在古埃及旅居四百多年,大约在3500年前,犹太人离开埃及迁回到现今的巴勒斯坦一带。公元前6世纪起,巴比伦帝国打败以色列之后,对犹太人实行赶尽杀绝的政策,犹太人就开始了流离失所的流亡生活。后来罗马帝国占领了这一地区,同样容不得犹太人的存在,随时都有被驱逐被杀戮的危险。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惨遭希特勒德国法西斯杀害的犹太人高达600多万。可以说,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犹太人都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直到1948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以色列在耶路撒冷建国,接着取得联合国的席位,成为第59个会员国。

        巴勒斯坦最早是迦南人的定居地,希伯来入侵建立希伯来王国,后来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随着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16世纪巴勒斯坦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9世纪,犹太人从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人手中购买土地并且定居,随着犹太居民的增多,他们与阿拉伯人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到了1940年,犹太人已占当地居民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后来在欧洲发生的犹太人大屠杀,进一步推动了犹太人回归,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巴勒斯坦地区已经有60万犹太居民。

        以色列建国后的第二天,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以及黎巴嫩纷纷向以色列宣战,最终反而是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大部分土地。从那时开始,大量的阿拉伯人开始逃离家园,巴勒斯坦人流亡成为新的难民,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不断,大规模的战争就有五次,称为中东战争,都是以色列胜利而休战。巴、以和谈目前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至今没能达成一致,冲突仍在继续。

        以色列犹太人在困境中越来越强大,他们聪明,会做生意,经历过的悲惨命运,让犹太人具有高度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他们更加能吃苦,更加具有生存能力。以色列注重教育,每人每年平均要看60本书,世界第一,即使是贫困家庭,也要把有限的投资来教育女儿,他们认为女儿是未来的母亲,负有教育后代的责任,所以必须有知识,这样才能使民族未来更为强大。

        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拉宾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造型像倒金字塔的拉宾纪念碑,含义就是:请世界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报答世界。现如今,以色列已经发展成为中东地区经济发达程度、新闻自由度和整体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

        反观巴勒斯坦国,虽然也号称是一个国家,但是目前的现状巴勒斯坦国是以色列的国中之国,其行政区域被碎片化地分布在一些不重要,非口岸的城市里,外面交通要点都是以色列布防,与其说是国家,不如说是以色列国内的自治区,其很大一部分政治,外交,军事权力被阉割。巴勒斯坦人的经济生活基本上也是受控于以色列,一些基础设施,银行、货币也都是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现状让人心碎,几十年过去了,大部分巴勒斯坦人在生活上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失业率很高,生活消费很低,即使是情况最好的东耶路撒冷地区,也就是相当于中国改革开放前的水平。巴勒斯坦人就好像住在一个庞大的监狱里,周边的一切都被以色列控制,周围都是犹太人定居点,还建立了高高的隔离墙。比如从以色列进入巴勒斯坦管理区不需要任何检查,但是返回时再经过关卡,就要严格的检查所有车辆和人员,后备箱、行李都要打开。不过对中国人非常客气,大巴司机隔窗一句Chinese(中国人),就可以免检直接放行,中国游客,安定平和的形象,全世界都欢迎啊!

        罗马人赶走犹太人,阿拉伯人替换罗马人,如今阿拉伯人又被犹太人打败,历史就是这样周而复始。现在巴勒斯坦地区周边的阿拉伯国家各顾各的,人心也不是很齐,再和以色列较量已经不再是同一个量级。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很有意思,强势的时候颐指气使,国际调停、外交斡旋,弱势的时候就闹闹事,放把小火,打个冷枪,再点个炸药包,扔给手榴弹什么的。早些年犹太人这样做过,现在轮到阿拉伯人这样做了。不过还有一点希望,就是人口出生率,据统计比列大约是1:4,也就是说以色列人生1个,阿拉伯人生4个,人口也是红利,慢慢熬吧。

        回过头来看,这次旅游整个过程非常平静,即使有一些小的闹事的地方,导游也不会带你去。回国的时候是从以色列特拉维夫本古里安国际机场飞到伊斯坦布尔阿塔图尔克机场,再转土耳其TK027航班,十个小时就顺利回到上海浦东机场。来回14天,平安无事!

        时常说走万里路胜读万卷书,我理解人懒的时候读万卷书实在是太费力,不如用走万里路刺激一下,开眼界实际上也就增加了知识的积累,起到了读万卷书的结果。中国、埃及、印度,我已经去了三个文明古国,同时在中东也像蜻蜓点水一样,洒下了几粒希望的种子,溅起轻轻的水花。盼望着能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泛起的涟漪会带着我的向往,荡漾到近在咫尺的另一个文明古国,如今刚刚经历过战火连天的伊拉克——古巴比伦的那座梦幻之中的空中花园。

        世界不是这么大了,我还是要去看看。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古月执忆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新时代呼唤“英雄” 下一篇:人心不足蛇吞象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走进四月阅266次
    走进春天阅35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292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5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6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