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试谈小说人物的人性描写
  • 管理
    作者:耕石 发表时间:2015-07-07 20:45:00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耕老的小说《王小曼与耿石》,还没有拜读,就先看到了耕老这篇文章。关于写小说,我是门外汉,但正因为如此,耕老这篇文章就更显得弥足珍贵。无疑于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小说虽然没有看,但编辑按语我却认真看过了,几位资深编辑对小说的高度评价,特别是有的编辑是含着眼泪编辑的,可见这是耕老的又一篇力作,很令人感动。小说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用耕老的话讲,和小说人物的人性描写不无关系,基于此,耕老专门为读者撰写了这篇《试谈小说人物的人性描写》。耕老以小说中的人物为例,对怎样以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环境、遭遇、教养、命运等等性格特点,去描写一个个真实的、鲜活的人,作了很详尽的论述。只有把人物写真写活,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才能让读者感觉到这些人物就是现实中的人,才能令读者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把读者带进小说里。耕老的文章论述精辟,说理明澈而又富于感情色彩,对于我如醍醐灌顶,相信读者也会受益匪浅。荐读分享。

        ——《王小曼与耿石》后记

        关于如何写好小说我曾写过几篇杂文,从未提过人性这个话题。因为这个话题涉及的领域太广,映射的范围太大,尤其唯恐有人会把“人”和“性”分开来理解,所以望而却步。现在我的连载小说《王小曼与耿石》在火种发表完了,编辑野老多次提到小说人物的人性描写,说没有写人性的小说不是好小说。在本小说编按中并且说:“读着这篇小说,编辑落泪了好几次,被小说中好多好多人物感动着,似乎自己也融入了那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收篇评论中又说:“我是哭着读完这一章的。”主编若愚老师也说:“(小说人物)无声地与你对视,交流,使你感觉看到的不再是(小说)人物,而是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好似连自己也直接参与了这一切故事之中。”照理说,两位老师都是耳顺之人,又都是资深编辑,读过的小说无数,为什么会对这篇小说有如此感受?我想和小说人物的人性描写不无关系。

        什么是人性?概括地讲即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都是基本人性的映射。那么我们写小说如何体现人性呢?用周国平的话说:“每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是同一枚钱币的两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了出来。换一种说法,就每一个人的潜质而言,本无所谓短长,短长是运用的结果,用得好就是长处,用得不好就成了短处。”这样就要我们把小说人物原原本本地摆出来,不做图解,不下断语,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让人物自然去表现,即小说中的“这一个就是这一个!”

        《王小曼与耿石》主人公耿石是新中国成立伊始涌现出来的热血青年,生长在沿海的大城市,由于当时的环境教育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把祖国建设成美丽的大花园!”他不是空喊口号,也不是由作者刻意安排,而是通过他的言行举止和所作所为一步步地演绎着他的人性。他是独生子,小时候失去了亲生父亲和姐姐,继父已经进入花甲之年,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为了建设祖国他离乡背井来到了中原的一个小城,无疑受到了人们的爱戴。为了既安心工作又可孝敬父母他把双亲接来小城居住,不料百日间父亲因心脏病突发猝死,紧接着整风运动他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初恋女友也抛弃了他,一年半后母亲因癌症不治去世。为什么会这样?他是如何面对的?怎样承担这么大的压力?这就推出了围绕他的众多人物。

        吴承南和耿石是一枚钱币的两个面,是造成耿石命运转折的关键人物,由于当时的社会原因我们就不说他了。

        周卓英曾是耿石的助手,深爱着耿石,为了得到他的爱,解除了与她从小定亲的陈秉华的婚约,顶着巨大的压力追求耿石,当耿石把父母接来她又把感情投入到他的父母身上,可是“运动”刚下结论就和耿石断绝了关系,没过多久又另寻新欢。

        王小曼则完全不同,她是耿石领导下车间的一个学员,山村成长的女孩。她对耿石根本没有爱情的概念,只因她认为耿石酷似她的表哥,“为了寻找和表哥在一起的感觉”她把他当成哥哥,在他面前无拘无束,天真无邪,可是在耿石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都是他她挺身而出。在耿石刚带上帽子第一时间她就认了哥哥和娘,后来她打了周卓英,毅然决然放弃了待遇优厚的铁饭碗,回到了她原来的歌舞剧团,从此融入了耿石的家庭,投入了娘的怀抱,直到给娘送终。当不得不分手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对耿石爱得有多深,精心为他打造了一个新家。

        由上述两个人物来看,周卓英抛弃陈秉华和耿石都无可厚非,因为毕竟是恋爱,她是自由人,对爱情是可以选择的,这就反映了周卓英这枚钱币的两个面。积极的一面是她敢恨敢爱,大胆追求,冲破了旧时代对妇女的一切束缚,消极的一面是在关键时刻她自私本性的暴露。和王小曼放在一起相比又是一枚钱币的两个面,她所体现的纯属一种亲情,心中只有娘和哥哥,自然要尽到做闺女和妹妹的责任,她做到了,自始至终。这就是我们所要描写的人性。

        耿大娘是一位坚强的母亲,也是一位善良的母亲,只因耿石的姐姐十三岁夭折,深信自己“命中有一儿一女”,所以对王小曼特别疼爱,把最好的面料给她做衣服做鞋,她出疹子给她刮痧,教会她做北方菜和包饺子捞面,过年的时候给她蒸小水果小动物糖包子“哄小孩玩”。体现了旧社会出身的家庭妇女的本性。

        本性就是个体的基本人性,也就是个性。王德怀和艾妈妈是两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们是耿石的同事和厂里洗被褥的临工,由于耿石的为人,他们都对他体现了手足之情和母爱亲情。赵慧琳是耿石的厂长后来当了市长,他的出场次数不多,三次出场都体现父叔之情,这就使得这篇小说充满了浓浓人情味。由此可见人情味是小说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关键,但不是人物人性描写的最终目的。

        我们读小说最爱看的是什么?当然要有一个好听的故事,但使读者牵肠挂肚的不是故事而是人物。人物又关心什么?不是外表和性格,而是命运。比如《红楼梦》,故事洋洋大观跌宕起伏,又有几人讲得出来?人物众多数也数不清,人们交口就是林黛玉。为什么?不是她的美貌和才华,正是她的命运。林黛玉在大观园里不可谓条件不优越,为什么总是那么悲悲戚戚,疑心重重,处处体现她的独特性格?只因身边没有父母,在舅舅家里小视了自己的地位,存在着强烈的自卑感,可以说喜欢林黛玉是由这条线牵着的。可见性格取决于人性,又决定了她的悲剧命运,使得林黛玉这个人物不仅成了《红楼梦》里的“这一个”,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就是这一个!”或曰“只有这一个!”

        如此说来小说人物只有性格是不够的,必须和人性与命运紧密结合起来。简单地说是“从哪来——到哪去”。这就必须把人物的出身、教养、经历、修为,心理活动、思想感情铺展开来,自然而然地把人物演绎到必然的结果。否则小说便显得枯燥乏味,人物也会苍白无力。问题是人的命运不可避免会有突然变故,这也是最考验人性的关键时刻。

        是不是只有长篇和中篇小说才能体现出人物的人性?当然不是,某年在上海举办过一次微小说大赛,微小说也叫闪小说,规范140-160字,一等奖作品记忆犹新。一位眼睛受伤双目失明的男士广征眼角膜,一位绝症临危的女士愿意捐献,男士复明后女士已经去世,男士要求见见女士的家属,到家后要求看看女士的照片,家属给了他一张空白相纸,上面写着一行字:“等你找到了爱人照片上就是我。”愚认为这篇闪小说就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赞1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刘金平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浅谈“圈子” 下一篇:读书要有韧性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母爱似海深阅1121次
    父亲的书柜阅1115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2128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5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7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2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