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悠悠故乡情
  • 管理
    作者:潇男 发表时间:2015-01-12 16:22:26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故乡,是一个人行走天地间扯不断的根。无论身在何处,不觉然就有种种熟悉的味道悄然潜入心底,那是故乡特有的情感。家乡的味道,是一种不一样的味道、特别的味道。咀嚼故乡,那清幽幽的泉水,是圣水;那泥泥的黄土,是净土;那浓浓的乡音,是天籁,无论天涯海角,都会魂归故里;家乡的羊肉汤更是别具一格:“味道特美,鲜而不膻,香而不腻,汤浓肉嫩,爽心可口,让人吃过不忘。”故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故乡有爱有家的味道。样样别致,样样与众不同,故乡是魂牵梦绕的真正家园。家乡的味儿,有酸有甜,有苦有辣,还有咸……总之,那是熟悉的味道,那是弥漫在空气中的味道,那也是我钟情的味道,更是爱的味道……欣赏,期待更多佳作!

        一

        青山易老人未老,岁月流淌故乡情。人的一生,不管你颠沛流离多远,不论你饱经风霜多久,但乡音难改、乡情难忘皆成共性,特别是老家的风景风味,更在脑海里永久挥之不去。我的原籍在山东。虽然曾多年学习、生活在海滨城市青岛,但我真正的出生地是鲁西南的单县,而且在这里度过了“金色的童年”和“花样的少年”。我的启蒙教育就在离村不远的孔楼小学;“登上半个台阶”后,进入徐寨镇的仁德庵高小,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天帝庙宇;“更上一层楼”的是单县二中,当时全县唯一的一所初级中学。但以后便“远走高飞”,近半个世纪再没回过单县。到南方工作后,几十年如一日,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乡,但想回老家看看的美梦,一直趋之若鹜。没想到,2000年5月,我应好友小张之邀,在枣庄游览了“铁道游击队遗址”,参观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名胜景点后,小张问我,还想到哪里转转。我说,其他哪里也不想,就想回单县老家看看,这是我几十年的愿望。小张爽口答应:“这个简单,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拉个呱就到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从枣庄出发,沿经微山、沛、丰、金乡、鱼台等县境,直奔单县古城。平坦直顺的公路,一望无际的绿色平原,让人心旷神怡。果然不出所料,中午前我们就到达目的地。在城里一家宾馆安排好房间、吃过午饭后,我们在大厅商讨下午的旅游计划。  

       “我们全靠你这个单县人了,反正我们分不清东西南北。”小张笑着说。  

       “哎呀,我从小住在几十里外的乡下,就在县城念书三年,功课压得喘不过气,偶尔上街、观景也是‘走马观花’,这个向导我可当不了!”我感到又为难又尴尬。  

       “快看,快看,墙上有张单县名胜景点导游图!”开车的李老板好像找到了“救命稻草”。 

        我们一拥而围,睁大眼睛看着导游图。  

       “几位领导,是初到单县吧?我来给你们当导游吧。”  

       “你!能行吗?”看着眼前这位“毛遂自荐”的如花似玉的姑娘,我心里犯嘀咕,一个“黄毛丫头”,能对有几千年历史的单州说出什么道道来。  

       “我叫王芳,旅游专科学校毕业,导龄已有三年,父亲是县文史馆的退休馆员,我们父女加起来,不敢说是单县的一部‘百科全书’,至少也算一本‘旅游辞典’。”姑娘可能看出了我怀疑的目光,故意傲气十足地说。  

       “如果讲解不满意,分文不取,权当为诸位效劳。”她又掷地有声地补充一句。  

       “好!讲解好,我们领导满意,导游费翻翻!”李老板慷慨表态。  

       “不,不,钱不能多要,讲得好是我们的职责,讲不好是我们失职,我们有职业道德要求。”说着话,王芳就把我们带到了街上。  

       “你们知道单县名字的来历吗?”她很快便进入了导游角色。  

       “单县,是单父长期居住的地方。单县古称单父,因舜帝之师单卷在此居住而得名。单卷又名善卷,居于单。相传是原始社会后期东夷族中影响较大的氏族首领。有才德,受人拥戴,舜曾拜他为师,古人尊称他为单父(单即单卷,父是对长辈男子的尊称)。舜诚心要把天下让给他,单卷说:‘余立于天地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宇宙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舜再三逊让,单卷始终不肯接受。为避免帝尧和帝舜禅让帝位给他的纠缠,他几次变换隐居地,过‘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生活。善卷给后世留下丰富的道德文化遗产,被尊为‘德祖’隐逸深山。后来,宋真宗赐给他一个封号叫‘遁世高蹈先生’。”王芳越讲越自豪,好像河流开了口子。  

         “单县,还是汉朝女政治家吕后的故里。汉高祖刘邦皇后吕雉,中国历史上“三大女皇”之一。单县城东30里吕姑村(今单县终兴镇潘庄)人。前202年,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刘邦去世后,被封为太后。是一位有抱负、有韬略、有作为的政治家。《史记》评价说:‘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乱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吕雉初嫁刘邦时,亲率子女从事家桑针织,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具有中国劳动女性的本色。刘邦率众起义,吕雉被官府关进大牢,历经磨难,性格更加坚毅果敢。出狱后跟随刘邦转战军中,颠沛流离,经历战争风云,增长了文蹈武略。前205年,彭城之战,刘邦败北,吕雉被俘,被项羽扣为人质,她为成就刘邦的大业,忍辱负重。刘邦称帝后,她参与朝政,献策施计,辅佐朝政,机智权变,能谋善断。后临朝称制十五年,推行约法省禁、与民生息的政策,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大事,缓和了内外矛盾,刺激了生产发展,增强了汉王朝的国力,使边境安定,国家兴旺。被称为中国历史上“三大女皇”中的第一女皇。”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三

      “快看,前面有一个大石牌坊。”李老板大声吆喝,打断了小王童话般的讲解。我抬头一看,这是我最熟悉的地方“百狮坊”,上中学时每次逛街都要从牌坊下经过,举目看着那栩栩如生的小狮子,听着狮子颈上清脆悦耳的风铃声,顿感惬意满胸。那时还听说,国家博物馆想把它运到北京,因当时难保文物的运输安全只好作罢。   

       “单县是中华牌坊的瑰宝之城,单县牌坊,从宋朝开始至清朝,有记载的达百余座,单县因此荣享‘牌坊县’称号。特别是‘百狮坊’、‘百寿坊’,以其雄浑的气势、精美的透雕石刻誉满天下,堪称牌坊一绝。”站在牌坊前,王芳又在发挥她的导游口才。  

       “最有名的是百狮坊,因坊体夹柱上精雕百个石狮,故名。百狮坊原名节孝坊,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为赠文林郎张蒲妻朱氏建,因此又称“张家牌坊”。她坐落于县城北部牌坊街,高约十四米,宽约九米,石构,通体雕刻,正间单檐,次间重檐,歇山顶。正间前后坊心镌有“节孝坊”三个楷书大字。百狮坊均为透雕和浮雕,因为百个狮子雕刻精致,形无同者而居群坊之首,名扬海内。全坊结构严谨匀称、气势宏伟、雕镂精美、物象生动,玲珑剔透,繁而和谐,令人一赏三叹,无不流连忘返。”我们听得个个发出“啧、啧”的赞美声。  

        王芳领我们从百狮坊出来,走到垂直的横街,再往南走,又到了牌坊的另一奇葩“百寿坊”。听王芳介绍,这百寿坊,因其正间前后上坊心环雕百个变形篆体“寿”字,故名。百寿坊原名“敕褒节孝坊”,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为翰林孔目朱淑琪妾孔氏建,又名朱家牌坊。百寿坊高约十三米、宽八米,其建筑宏伟与雕刻精致可与百狮坊媲美。雕刻内容有:狮子、龙凤、仙鹤,还有牡丹、梅花、松石、竹兰、宝象花、唐蔓草,以及商周秦汉时的金石图案,二方四方连续等。这些,都深刻表现了我国古代石工匠心独运的艺术构思和精美华茂,炉火纯青的建筑和雕刻工艺。百狮坊雄伟高大,以透雕取胜;百寿坊规模略小,但各种纹样、图案配置的严谨无暇,二坊各有千秋,这对中国建筑、雕刻史上的孪生姐妹为后代所瞻仰。  

        参观完两座节孝牌坊,我心中产生了既兴奋又悲哀的复杂感情,兴奋的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湛瑰丽,悲哀的是中国古代妇女的残酷命运,她们用一生的青春,一世的“贞洁”,换来一樽所谓“千古流芳”的牌坊,而自己却在寂寞、孤独中老去。 

      

        饱览了单县的“名片”之后,我们出城南关,又来到了单县历史最为悠久、人文最为丰富的“一里三台”。所谓“一里三台”,就是在一里范围内留有三处历史文化遗迹。我们在边走、边看、边讲、边听中,从王芳口中了解了单县的辉煌文化历史和神话般的人文故事。  

        琴台:又称半月台、子贱台和单父台。位于古单城南堤之上,春秋时单父宰宓子贱曾在此抚琴,留下《鸣琴而治》的佳话。后人在原址修筑琴台,以示怀念之情。台高数丈,呈半月形,每当皓月当空,登台远眺,银辉洒处,朦胧如水,令人心旷神怡,有置身仙境之感。古人曾题诗一首,描绘出一幅琴台夜月图。诗日:高高城上台,皎皎空中月。台空中正明,莹若冰壶洁。宰邑宓子贱,事简人和悦。瑶琴时复弹,阳春飘白雪。悠悠千载间,蟾光共清澈。  

        春秋时,孔子高才弟子宓子贱做单父宰期间,任贤用能,爱民如子,为政三年,单父大治。单父城有一高埠,政暇宓子贱经常登台抚琴,继任县宰巫马施,披星戴月,事必亲躬,也很有政绩,宓巫治单传为历史佳话。为了纪念宓巫,后人在宓子贱弹琴处筑起高台。唐玄宗时,大诗人李白的朋友、县尉陶沔修建加高了台址并在上面盖起二贤祠,奉祀宓巫二贤。唐天宝年间,李白多次游历单县。唐以后,琴台和二贤祠多次修葺。1698年,知店金天定在此置“鸣琴书院”,并改建月台前堂三间,榜曰“琴台”;重建大门三间,榜曰“鸣琴书院”。庭中碑石林立,匾额高悬,古书满橱,字画琳琅,汉柏参天黛,唐槐卧门前。后又添设了东西考棚。自宓巫以来,琴台成为文人骚客、士子名流登临咏怀的胜地。李白多次登临。744年,李白、杜甫、高适同游单父,共登琴台,吟咏唱和,留下了灿烂诗篇。李白的《登陶少府半月台》一诗写道:“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筑台像半月,迥向高城隅。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秋山入远海,桑植罗平芜。水色绿且明,令人思镜湖。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虽然已是深秋季节,但台上的桑柘、寒梧、白云、绿水和远处的秋山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吸引着要到江南去游历的诗人,“爱此暂踟蹰”,李白登临琴台、吟咏单父和琴台的诗保留下来的还有七首。  

        高适长期居住单父,吟咏琴台的诗就有八首。《甲申岁登子贱台》其一云:“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琴和人亦贤,千载称其才,临眺忽凄怆,人琴安在哉。悠悠此天怀,空有颂声来”。晒仙台:位于琴台东侧百余米大堤上。单县广为传说:明代吕洞宾来到单县城堤一高埠上,但见绿草芊芊,野花遍地,遂在堤上头枕二瓶,仰卧闭目养神。忽一名叫陈勖的少年下学经过,见一人头枕二瓶,瓶口相对,灵机一动,心想,两口相对不就是个“吕”字吗?就脱口说道:“你这个老吕,为何睡在这里?”吕洞宾睁眼上下一打量陈勖,说道:“好你个侍郎羔子!”说罢,腾云而去。后陈勖得中进士,由太仆寺卿升任户部侍郎。人们就把传说中的吕仙休息处称作晒仙台。据说清末,吕仙的睡迹还依稀可辨。而今,在琴台东侧松柏森森的长堤上,在苍翠的树荫掩映下,有一峥嵘的巨石,上面镌刻“晒仙台遗址”五字,常引游人到此驻足观看,后贤赋诗一首:“仙人也难出世外,放浪形骸卧高台。黄毛小儿瞒不住,机巧尽从口中来”。  

        天台:位于护城河堤东南角上,三面环水,突兀耸峙,绿草铺地,松柏围绕。据民国本《单县志》载:天台……不知始于何时,上有天台庙,正殿为通明天宫,阶崇九级,堂广九筵(九领大竹席),初修于清康熙五十五年。前为升仙桥,再前有苗圃30亩。西为望月楼、听琴室。历代文人墨客多登台赋诗,如清王以均的《重阳后五日再游天台》:“不尽登临兴,天台两度经。菊花余晚径,槐叶散中庭。涞水环堤碧,栖霞隔户青。我来非送酒,所恃在忘形”。  

        为了纪念李白、杜甫、高适、陶沔四君子在单县留下的大量光辉诗篇,单县人开发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酒,名曰“单县四君子酒”,以色香味美名扬四方。  

        如今,巍峨的“湖西革命烈士纪念塔”雄踞在古琴台上。人民当家做主后,在“一里三台”的风水宝地里,建起一座拥有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堂、烈士纪念亭、烈士英名碑和两座烈士单墓、四座烈士公墓等16处烈士纪念建筑物的湖西烈士陵园,安葬着2641名革命烈士。陵园集陵园公园于一体,苍松翠柏无不显现着革命先烈的钢筋铁骨,五彩鲜花,处处昭示着全县群众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景仰,成为全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在县二中上学时,经常到此谒拜,印象极为深刻。 

      

      马不停蹄地游览,如饥似渴地观赏,忘了疲劳,忘了饥渴,不知不觉就到了晚饭时间。为了感谢王芳的辛勤付出,我们邀请她同进晚餐。开始小王死活不干,但听我还想听她讲单县故事说时,她立即满口答应。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在城南关内随便找了一家羊肉汤馆就餐。一顿饭下来,没见小王吃几口,但却为我们上了一堂单县羊肉汤的饮食文化课,原来羊肉的故事也真多,填补了我小时候知道的那些只言片语。王芳介绍说:单县羊肉汤已有数千年历史。原始社会末期,舜的老师单卷(亦写作善卷)及其部落就生活在单县一带,他们过着半耕半渔半牧的生活。当时饲养的家畜主要是青山羊,而羊的吃法,由烧烤演变为主要吃肉喝汤。单县羊肉汤经过几千年的改进,制作工艺越来越完善。其正式挂牌面向市场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单县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名吃。单县羊肉汤的特是:“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不膻不腥,味道鲜美异常”。羊肉汤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口条汤有壮身补血之能,最宜病愈大补者常食;肚丝汤肥中带瘦,奶渣汤沙酥带甜,还有马峰窝汤、三孔桥汤、羊杂汤等,达72种之多。原料选用单县东南大沙河两岸的"捶羯”、"蒙羊”等青山羊肉,制作精细,配料齐全,器皿讲究,色香味俱佳,在国内享有盛誉。各地宾客到单县,均以品尝单县羊肉汤为快事。淮海战役后,刘伯承、陈毅两位将军回西柏坡汇报工作路过单县,对单县羊肉汤大加赞扬。胡耀邦总书记、乔石委员长、杨得志参谋长等到单县视察,都品尝了单县羊肉汤,一致赞扬味道鲜美,别具风味。1999年12月2日至3日,***视察单县,单县人民以单县羊肉汤热诚招待。而且,单县羊肉汤也进了当代诗人、作家陈运和诗歌《吃在菏泽》。

        听着小王的精彩介绍,喝着美味的羊肉汤,我的思绪进入了回忆的历史长河。  

        我打小就爱喝羊肉汤,这与我父亲是个“业余厨师”有关。他不仅是一位种庄稼的行家里手,还会杀猪、做筵席,羊肉汤是他的“拿手戏”。每逢年节或家中来客,父亲都要“露一手”。所以我喝羊肉汤较多。除此外,我还经常跟父亲去赶集,这北方的集市和南方的庙会一样,什么都能看到,什么都能买到。你看那:推瓜的,挑菜的,挂在身上卖蒜的;说书的,唱戏的,翻着跟斗杂耍的;炸糕的,烤饼的,猪排羊肉熬汤的……好不热闹。但我关心的就是羊肉汤,每次都是一碗羊肉汤,两个吊炉烧饼,父亲在一旁看着我吃完。这集市上的羊肉汤,不仅碗大,而且可以续汤(免费添汤),所以很受欢迎。  

        我十岁那年,父亲从集市上买回一只小青山羊,说养大了给我做羊肉汤。我一见就十分喜欢,一身雪白的羊毛,一对黑亮带红圈的眼睛,像个漂亮的“小姑娘”。我给小羊起名叫“雪儿”,每天放学回来,我就立即带雪儿去野地吃草。时间一长,雪儿和我有了感情,出门和回家,不用鞭赶,不用绳牵,她就主动跟在我身后走,活像一只乖巧的“小巴狗”。  

        到了春节前,父亲要把刚长成个的小羊杀掉,说过年喝羊肉汤。我死死抱住雪儿不放,急得哭出眼泪,父亲见我爱不释手的样子,只好作罢。没想到,第二年这雪儿真争气,头一胎就破例生下两只小羊羔,第三年又生三只。我每天赶着六只羊的“队伍”下地放牧,俨然是个地道的“小羊倌”。养羊给我带来“一举两得”的收获,不仅过年可以喝上自养的羊肉汤,还可以卖一只作为明年的学费。可惜好景不长,等我到仁德庵高小住校读书时,再无暇照顾“雪儿一家”,只好“忍痛割爱”将他们全部卖掉。  

        几年后,我到县城念初中,第一次喝上正宗的单县羊肉汤。那天,我叔叔来学校看我,中午请我一起吃饭。我受宠若惊!因我叔叔是徐寨区区长助理,工作很忙。我在仁德庵读高小两年,离区政府不足一里,叔叔从没有进过我的校门。后来才知道,叔叔是到县里开会,顺便来看我的。吃饭在城里一家有名的羊肉汤馆,据说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房子,门面不大,但顾客盈门,有的还站着等座位。叔叔要了两碗羊肉汤,四个千层油饼,我们便对坐吃起来。叔叔喝了一碗羊肉汤,吃了一个油饼,就放下碗筷;我喝了一碗羊肉汤,吃了三个油饼,还不到半饱。是羊肉汤太好吃,还是他们的碗太小,我也弄不清,反正是大大没吃够。我仔细回味,人家这羊肉汤,虽不及集市上的碗大量多,也不像在家里管饱,但就是味道特美:鲜而不膻,香而不腻,汤浓肉嫩,爽心可口,让人吃过不忘。回校后有同学问我:“你叔叔请你吃什么好饭?”我说:“羊肉汤。”“好吃吗?”“特别好吃,可惜只给买了一碗,连汤带肉不足半斤,根本吃不饱!”同学笑笑说:“你就是个‘老土’,你没听过一句谚语吗,叫‘单县羊肉汤,不重二碗’。”这不重二碗是什么意思?是指不准续汤还是味美、营养“以一当十”,一碗足让人陶醉?至今我都没想明白。大学毕业后,我到南方工作几十年,心中总不忘家乡的羊肉汤。单县羊肉汤虽不像四川火锅遍布大街小巷,但稍发达的城市都有一席之地。我曾在上海、江苏、福建等地都吃到过“单县羊肉汤”,可皆没有老家的味道。这是因为除了厨师不专业、佐料不齐全之外,更重要的是原材料不是单县产的青山羊肉。  

        不觉间,在饭桌上我就想起了这么多往事。是啊,离开故乡这许多年,今天我终于吃上了故乡这道美味啊!让我感谢故乡,也更加感谢导游王芳,是你让我在享受美味的时候,也享受了这么多精神层次的盛宴。啊!故乡的坊,故乡的台,故乡的羊! 

        

      羊年来临,带来了好运,我没有想到,时隔14年之后,我又吃到了朝思暮想的正宗单县羊肉汤,而且不是回单县,而就在上海。事情可有意思呢,元月三日下午,我小儿子微笑着问我:“想不想喝单县羊肉汤?”“去,去,别拿老爸开心!”我头不抬地打我的电脑。“晚上六点跟我去上海长途汽车站接货。”儿子斩钉截铁地说。原来这不是开玩笑,是他单县一位好朋友托司机随车带来的。我二话没说,马上跟他一起乘自驾车极速飞奔,六点前赶到长途站。哪知等了六辆车仍不见单县车踪影,打电话问司机,说元旦小长假返程高峰,车子堵在了江阴,最快要八点半才能到上海。天哪!真是好事多磨。既然心中有了底,就不必在停车场傻等,干脆和儿子一起先去吃饭,再去泡个足浴,好好放松一下。按预告钟点返回车站后,又是苦等。焦急中忽见旁边一位女孩也在东张西望,一看就知也是接车。“同志,接哪里车?”“单县。”这一问一答马上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原来她也是单县带来了羊肉和吊炉烧饼。她是一位女强人,在上海拼搏二十余年,事业小有成就。但同样思乡心切,每年都从单县老家带羊肉等特产过来。再一细聊,这世界可真小,她竟是我仁德庵母校的隔代“校友”。  

        盼星星、盼月亮,九点二十分,单县车终于到达。取下东西一看,喜出望外,不仅有一只十多斤重的带精肉的大羊后腿,还有四盒黄冈馓子,这可是与吊炉烧饼齐名的单县小吃。看着千里之外带来的这些珍贵稀罕礼物,我由衷地感谢儿子的朋友、我的小老乡,她不仅到市场亲自挑选最好的羊肉,还起大早驱车二十几里,买回黄冈馓子让我们品尝。  

        第二天中午,我夫人专门查阅网上资料,按照传统的烹饪方法和配料,熬了满满一大锅“单县羊肉汤”,除夫人喝了一小碗外,其余让我和儿子一扫而光。全家人同声道:“老家的羊肉味道真好!”  

        那一刻,我仿佛又走进了故乡……  


     
    赞1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小旭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一只猛禽与一百只八哥之间的较量 下一篇:报恩寺中看骗局 ——江苏行四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春趣·村趣阅1176次
    走进四月阅1331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1368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5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7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