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打掌掌,菊花开 ——《乡村民谣》系列散文之七
  • 管理
    作者:程庆昌 发表时间:2013-08-04 09:38:31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民谣,“说到底,这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乡俗文化,已经不自觉地根植于一辈辈人的内心,某些时候,就会情不自禁的流露;也正是这些民俗文化,支撑起许多人内心里的期盼,让许许多多的人,顺着时光,顺着生活,寻找情感甚至心灵的某个出口。”作者呼吁要保护好民谣,它也是一种民间文学形式。

      这是乡村的闲暇时光。妻坐在老屋子的走廊边,女儿面对面坐在她的腿上,一双嫩手,在妻的脸上抚摸。女儿周岁光景,还只能奶声奶气说些简单的字节,笑起来特别清脆,银铃一般。初为人母的妻,也是一脸的甜美,尽管身边的日子,谈不上富足,殷实,但家居气息的浓厚,充盈于年轻的心田,温馨、实在,格外叫人心生憧憬。

      妻跟女儿喔喔呜呜说着话,女儿不时开心地笑出声来,稚嫩的笑声,把家居的日子,涂抹得饶有韵味,入得心怀,只需要一点点,就能勾兑出醉人的温情,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瞬间,一些人情,一句平平常常的话,一声无忧无虑的笑,却是居家过日子里的真实、自然,会跟落入土地里的种子一样,在每一个人的心海里,发芽、生根。

      妻捏着女儿的小手,轻轻地打掌掌,一边有节奏的击打,一边跟女儿说话。乖啊,跟妈妈做游戏好不好?妈教你打掌掌,教你唱歌儿。对,我的乖真乖,听哦,这样唱,打掌掌,菊花在,姐在家里坐,花在园里开,哪家姐,李家姐,什么花,牡丹花。女儿好像特别享受妻念儿歌的韵律,歪着小脑袋,两只大眼睛,盯着妻的脸看,一双小手,掌在妻的手心,一下,又一下,慢慢击打,发出轻微的声音。说着念儿,和女儿玩得开心的时候,妻的脸上也慢慢飞上些红晕,简直就是一朵正在院子里慢慢开放的花儿。

      “打掌掌,菊花开,姐在家里坐,花在园里开,谁家姐,张家姐,什么花,芍药花。”妻又念了一遍,李家姐这回成了张家姐,牡丹花变成了芍药花。再往下念,不知会是谁家姐,更不知道是什么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笑,又怕坏了娘儿俩的好兴致。“打掌掌,菊花开,姐在家里坐,花在园里开,谁家姐,王家姐,什么花,石榴花。”这回成了王家大姐,石榴花了。走到娘儿俩跟前,正在兴头上,竟不知我在她们身边站了好一会。还是女儿看到了我,扭过身要我抱,妻才回过神。

      “小尼姑念经一样,念的是什么经?不明明是菊花开么,怎么搬来这么多的花,是不是张王李赵,春夏秋冬的花,都要唱上一遍?”笑着揶揄妻,妻也是一脸的笑。“不是跟女儿瞎念嘛,有什么紧要。小时候就这么念的,又不是写文章,前后不能搭不上,不就是起个头,好往后念呀。光一个菊花开,不太单调了?山前山后,一年四季不知会有多少花!”

      妻有妻的逻辑,想一想,也对,儿歌童谣,本就是乡间产物,俚语村言中,比兴的手法,随处可见,就不要说这些在泥土里长起来的民谣了,在口传心授、代代传承的过程中,又有多少人有意无意完善、增添它的内容,让一首民谣,更有韵味,更多联想,甚至是多出更不一般的生活写意,内心寄托。

      突然记起小的时候,在我们刚刚睁开眼睛打量着这个世界,渐渐对身边的世界表现出无不好奇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也会是这样一句一句把生长在乡土上的文化元素,灌输给我们吧,尽管这些民俗文化,土气,简朴,好像少了许多高深的内容,甚至还经不起再三推敲,但是,有了这些乡土文化的启蒙,每一个出生于乡村,在乡野里长大的孩子,心里边,一样会留存有文化的气息,也为日后能走进学堂,识文断字,遣词造句,种下了一粒无形的种子。

      从女儿略显笨拙的动作中,从妻一脸幸福的脸上,从普通农家的娘儿俩的身上,似乎看到了已经走过的光阴。我们小的时候,肯定有过这样的光景,父辈们幼小的时候,尽管社会动荡,饱受煎熬,难得安宁的时候,一定也会有这样的片刻享受,说到底,这是一种土生土长的乡俗文化,已经不自觉地根植于一辈辈人的内心,某些时候,就会情不自禁的流露;也正是这些民俗文化,支撑起许多人内心里的期盼,让许许多多的人,顺着时光,顺着生活,寻找情感甚至心灵的某个出口。

      这般乡居的日子,已经离我们远远而去,没有远去的,是这首童谣里的生活况味。现在来解读这首儿歌,完全可以把它理解成一曲爱情的歌谣,完全就是一个乡间男子,不敢面对面对自己心仪的女子,表白内心的爱慕所编出的一首歌谣,把一个女子,自始至终都描绘成花的模样,甚至可以理解为,这是发生在一个秋天的故事,菊花正在盛开,心头的爱慕无从宣泄,只好借这样的歌谣,曲折地表达着心中的情愫。

      只不过在后来流传的过程中,惯于创造的乡亲,结合当时的生活状况,增加了许多内容,所以就有了后面的百家姓,有了一年四季的百花盛开。正是有了这样的比兴与烘托,乡村的某些滋味,更加醇厚,更加浓酽,愈加让生活在乡村怀抱里的人们,一经接触,就会衍生出无尽无穷的韵味来。

      尽管这些民谣,伴随一代代人成长,也刻在许许多多的人心里头,酝酿出连绵不断的生活滋味,现在还是有些担心,会不会到了某一天,不再有一个人的全部记得,这些儿歌童谣,会不会就此失传,如果是,无疑就是莫大的损失。有这样的担心,是因为我们已经记不清了,就不要说我们的孩子,很多民俗,很多与民俗有关的形式,他们是一点印象都没有,长此以往,还能是怎样的结果。


     
    赞1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素颜鸽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你的那张白纸给了谁 下一篇:物要防坏 人要防变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感悟生活 挚爱亲情 倾情游记 河山雅韵

    最新作品

    母爱似海深阅1628次
    父亲的书柜阅1615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2628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6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8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2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