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山楂树之恋》的成败和宜昌
  • 管理
    作者:耕石 发表时间:2014-02-13 22:39:01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创作文学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作者对社会与生活的了解,其情节再现出了生活的本貌而又高于生活实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创作方式。作品是艺术加工的结果,现实生活里景物,人物原本就没有经过塑造的作品那么美,《山楂树之恋》也不例外,是一部经过作者加工塑造过作品。一部好的艺术品,需要经历时间的检验和文化变迁的磨砺才能决定其作品的价值。本文作者了解《山楂树之恋》的人物原型,对文章的形成与写作手法有自己很独到的见解与看法,且提出了一些很中肯的写作上的值得商榷的地方,是一篇很成熟的影视书评文章,值得推荐阅读。欣赏!期待更多佳作!

        写书评是练习写小说的好方法,读了一本好书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慢慢地自己也会写了。一般人多写名人名著或热门畅销书,我不是,对于那些具有写作特色或有争议的书多从自己的见解出发,评论它的成功和不足,《山楂树之恋》是特殊的一例,因为它和宜昌有关。

    ——题记

    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似乎一下子变成了“爱”的世界,什么大爱、真爱,纯情的爱、干净的爱……爱、爱、爱,没完没了。一部简洁朴素的小说《山楂树之恋》,被张艺谋搬上了银幕,一夜之间成了全国的热门轰动。作者艾米,也跟着成了知名作家。

    大约2008年四、五月间,我们这里有一个传闻:“宜昌人出了一本书,写的是西坝的故事。”于是女儿给我买来了《山楂树之恋》。

    接过书来一看,封皮外有一个半截书大小的红色封套,上面白字印了不少“推介人”的名字,上至当代作家王蒙,下至演员孙俪,其中包括香港凤凰台的中文执行台长刘春和几位著名主播和主持人:曾子墨、窦文涛和陈鲁豫,此外还有姜昆等名人不一而足。脑子里不由产生了一个问号:艾米是谁?怎么搬动了这么多名人?并一、一作了简评印在封底上?相反倒使我对这本书的成功与否产生怀疑。

    不管怎样,既然是宜昌人写的宜昌的故事,那就看吧。刚开头还不错,一下子展开了我熟悉的时代背景,觉得生活气息还很浓厚,可是看着看着有所失望。犹如喝了一杯白开水不说,单说人物性格的统一和最后的结局,不能不说有很大的败笔。

    故事的简单情节是这样的:

    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时很受歧视,静秋一直很自卑。1975年文革末期那段贫穷而饱含理想的时光,她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并为学校编写农村教材,住在村长家里,认识了钻探队员“老三”孙建新。老三喜欢上了静秋,很执着,静秋怕他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湖南军区司令员的儿子,是个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时他们还都很年轻。2006年,老三去世三十周年,静秋把自己写的一本回忆录交给艾米,委托她撰写成小说。

    对于小说的真实性我不怀疑,因为静秋的原型很多人都认识。她本姓熊,单名英,上个世纪40后,现年大约54岁左右。宜昌西坝人,九中学生,母亲是九中老师,改革开放后举家去了美国。书中描写的那个小岛就是西坝,现葛洲坝电厂所在地。那条小河叫三江,葛洲坝修建以前夏天满溢,冬天干涸,可以走人。渡口地处北门,现已架起了三江大桥。老三所在的钻探队当是长办五○五勘探队,1952年起开始钻探葛洲坝基础,1956年转到三斗坪钻探三峡大坝基础,离西坝约28公里,那么书中所指的“西村坪”当是三斗坪了。

    在这里发生了一个普通得不可再普通的爱情故事,说它普通是因为那时的人们都一样。在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人人对爱情讳莫如深,别说初中女学生,就是成年人都不敢和对象一起走路,生怕人看见说三道四;看场电影都要偷偷摸摸,一前一后分别进场,甚至到结婚的时候人们都感到莫名其妙。静秋是勇敢的,小小年纪敢去爱,但是她爱的很不自然,对老三反反复复,忽冷忽热,不即不离,使得老三爱也不是,不爱也不是。

    再说老三,那时男子选择对象多以“内在美”为原则,我看不出静秋有哪些内在美。只凭书中所描写的“漂亮”有损老三的形象,何况又是省军区司令员的儿子?老三得了白血病不告诉静秋是有原因的,可是静秋胆子更大,敢于从湖北几经周折跑到湖南省军区大院去打听老三的下落。凭什么?上门认公婆吗?就这么不伦不类地白跑了一趟。结果老三就在宜昌住院,静秋得知后到医院去看他,老三已到弥留之际,伸出一只手,静秋竟不敢去拉一拉,这和前面的独胆闯湖南有着极大的反差,这说明静秋对老三并不爱,只不过是青春期的一种感情冲动罢了。

    写小说最忌人物性格不统一,即便是转变,也要有令人信服的理由,不可随心所欲,否则就不是败笔,而是失败了。

    这部小说被张艺谋搬上银幕,影片在宜昌上映时,据了解熊英、看了书又看了电影的人说:“电影没有书好看。”后来又有人把它搬上了电视连续剧,我想也不过如此吧。

      (原稿于20087月)


     
    赞0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爱情呼唤的生命 下一篇:我读《玩偶之家》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1886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5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7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1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