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立在岁月里的镜子
  • 管理
    作者:梦影含心 发表时间:2014-02-02 12:53:03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白发三千丈,------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少年多俊秀,常照明镜妆。岁月不留意,忧思上眉梢。青丝已渐稀,皱纹如沟壑。自觉花颜老,欲似秋叶苍。经年不照镜,深恐惹惊慌。一朝临秋水,自照衰容不相认,斑斑白鬓不容看,千惊万呼随水飘。古人以铜为镜以正衣冠,今人以古为镜借以看清过去和未来。人生以过去的失败为镜,汲取经验教训,明辨是非曲直以求达到正确的选择。就像作者写的那样,我们多么希望人生有一面真正的镜子,能够将世间的一切的美好与丑陋都照于无形,那样人生的路上就有了经验的借鉴,便不会再有生活破碎与失败的伤悲。欣赏!期待更多佳作。

         暗怯流年恨奁镜!

         镜子,无情的照出了人们岁月的忧思。有人喜欢“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唐朝温庭筠《菩萨蛮》)的美丽倩影;有人害怕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唐朝白居易《照镜》)的苍桑印痕;有人无奈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唐朝白居易《感镜》)的坎坷心痛……无论哪种愁思心绪都源于镜子的直爽,率真。忽想,镜子为何有如此魔力,千百年来一直与人类相伴。

     何为镜?《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和传说一样,古代人们发现水可以再现物体。故而多以水照影,那时的镜叫。相传,人类使用第一面镜子就是嫫母发现制作。一天,嫫母上山挖石板,突然发现石头堆里有块闪闪发光的石片,嫫母把它刨出来一看,自己丑陋的面孔全照在这块石片上。从此,嫫母不愿去河边梳妆,就自己偷偷的用这块石片照面梳妆。后来,被黄帝发现,于是,人类便有了镜子。不管这个传说多么美好,说明人类多么渴望能看见自己,认识自己,欣赏自己。

     原来人们每天照的镜子在公元前2000年就以重质金属味的铜镜问世,且经历了金、银、铜、铁等的各色姿态。有了金银平脱、螺钿、贴金、银等特种工艺。镱子造形也由单一的园形变化出各式各样的形状,有宝相花镜,菱花镜,八弧镜等。精湛的造镜之术令人叹为观止,却非一般人能享用的。现在,也很少能见到它们的娇容。但我相信,它们依然在某个窗棂独自对月轻吟,回首往事。没有往事的人生多么苍白,只可惜我无从听它的述说。

     镜子的问世,不仅给了人们新的感受,也令人们的生活多了一种滋味。在唐代,小巧精致的只有七厘米大小的掌中镜被当时贵妇人所钟爱,可以随身携带,梳妆照面;有的也常被人们做为装饰品悬挂在车上,做为象征意义。如《旧唐书舆服志》:龙辀前设鄣尘,青盖黄里,绣饰,博山镜子,树羽;《新唐书车服志》:龙辀前设鄣尘。青盖三层,绣饰。上设博山方镜,下圆镜。树羽。也有的被佩戴在身上,显其雍容华贵。唐朝路德延的《小儿诗》就记录了这样的时刻:锡镜当胸挂,银珠对耳悬……”

     镜子的珍贵与昂贵给了人们互相馈赠表达心意的机会。白居易的《以镜赠别》中就如实地反映了向远行友人赠送镜子的时光:“……不如赠少年,回照青丝发。因君千里去,执此将为别。现在人们每天看到的镜子是在明代末期就以玻璃为镜的镜子,并在清代乾隆以后,开始大兴于民间的玻璃镜子。

    而镜子不只是用来衡量美丽容颜。早在《墨子•非攻中•十八》就说:“古者有语曰:‘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一面平凡的镜子,不仅让人们得到智慧,更令许多诗人对它情有独钟。于是,镜子以诗情画意的姿态渗透在诗笺之上,亦渗透在岁月枝头。  

    镜子,是真情爱意的见证者。它照着夫妻恩爱的双影,也窥见夜色里的孤影。唐朝杜牧的《破镜》:

    佳人失手镜初分,

    何日团圆再会君?

    今朝万里秋风起,

    山北山南一片云。

    此诗借镜道出了夫妻离别,引起的绵绵相思。而长孙佐辅《对镜吟》:

    忆昔逢君新纳娉,

    青铜铸出千年镜。

    意怜光彩固无瑕,

    又比恩情永相映。

    每将鉴面兼鉴心,

    鉴来不辍情愈深。

    则用镜感叹着夫妻二人情深意笃、恩爱非常的珍贵。

    镜子,寄托人们的百感之叹。它反映了人们憔悴的容颜,也集满了寂寞的尘埃。唐代诗人李益的《立秋前一日览镜》:

    万事销身外,

    生涯在镜中。

    唯将满鬓雪,

    明日对秋风。

    有无尽的苦楚和满腹辛酸借镜而发,人生际遇叹之不及。清代吴若华的《新磨古镜》:

    阅古兴亡疑有眼,

    辨人好丑总有声。

    玉台妆罢时时拂,

    莫使浮尘又暗生。

    此诗借镜劝诫,苦口婆心,情深意重。

    情可量心,镜可鉴人,立于镜前,顾影深思。那些美好的、苦楚的、悲痛的记忆可以穿越时空冲击人们的心灵,激起岁月的波痕。镜子,伴随着人们默默无语,却用她澄澈清亮的性格“肝胆诚难隐,妍媸信易穷” (唐代李益《府试古镜》)。我多么希望有一面镜子能将世间的丑陋照于无形,那样,世间便不会再有破碎与伤悲。


     
    赞2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平时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镜子·尺子·锤子——浅议座右铭 下一篇:玩出的“名堂”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门楣与台阶阅1065次
    夏日大东北阅1086次
    母爱似海深阅1724次
    父亲的书柜阅1709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2724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6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8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2
    2023新年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