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火种文学网
手机版 火种会员 收藏火种

TOP

老外先生,此言差矣
  • 管理
    作者:上海老头 发表时间:2014-12-31 07:59:41 评论:0
    关注
    编者按:钱和家哪个重要?在一位老外的眼里,认为中国人只为赚钱而不顾及家庭。然而作者一条条具体分析了老外观点的偏颇。并以中国的国情和现状阐述了中国人赚钱的目的正是为了顾及家庭,为了家庭生活的更加美好。以农民工为例,数以千万的农民工涌到全国大城市打工,挣钱是手段,养家是目的,为了改善家庭条件,他们背井离乡。但只要看看每年春节农民工披星戴月长途跋涉匆匆回家探亲的那份艰辛,费神费力费时。恐怕全世界没有那一类人群爱家的成本比我国农民工的还高。尽管如此,也很难掩饰农民工回家时的那诚挚激情。作者说理透彻,明白晓畅。问好作者,期待更多佳作。

       ------ 兼与XX网站编辑部商榷

        在XX网站的“经典分享”栏目中看到一篇《钱和家哪个重要》的文章。文章出于旅澳华人之手,他一字𣎴差地直接引用一位澳洲人的原话,似梦初醒地赞同老外的观点,该网站编辑部把它作为“经典”让读者分享。

        上海老头对那位老外的观点不敢苟同,难以恭维。道理很简单,从知识层面上讲,他对中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尤其是社会变革的情况知之甚少,光凭这些材料作出判断,这也就难怪失之偏颇。从逻辑上讲,他把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搞颠倒了,同时把少数中国人与整体中国人混为一谈,也就是特称与全称搞糊涂了。非逻辑性的推理必然会推出武断式的结论来。

        他认为中国人"你们就是金钱的机器,但你们为自己的赚钱爱好涂上一层家庭的色彩。"一句话,中囯人重金钱,轻家庭。

        恰恰相反,殊不知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总是把家放在首位,这不仅是天生俱来的情结,还同中国国情特殊有关。持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把人民锁定在土地上。地主靠收租吃饭,农民以辛勤耕种艰难度日。农民出卖劳力挣钱是为了养家活口。挣钱是手段,养家是目的。可是逢到荒年歉收,农民无以为生,只能背井离乡,离家出走去挣钱是找活路。可见离家迫于无奈,离家挣钱是出于爱家。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后,数以千万的农民工涌到全国大城市打工,一般每年回家一次。在农村难以维持一家温饱而被迫到城市找活路,从而改善家庭生活。难道他们不懂享受安静家庭生活而甘愿到处劳累颠簸?试问,没有钱何以养家?只要看看每年春节农民工披星戴月长途跋涉匆匆回家探亲的那份艰辛,费神费力费时费钱。恐怕全世界没有那一类人群爱家的成本比我国农民工的还高。尽管如此,也很难掩饰农民工回家时的那诚挚激情。

        老外先生列举“上一代几十年夫妻分居两地”“每年只有一次探亲假”的事实,作为论点“中国人重钱轻家”的支撑。

        殊不知新中国成立之后,学校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所谓"指向哪里,奔向哪里"。你不去以后就无法再找到工作,失业或待业就会增加家庭的精神和经济双重负担。我弟弟从上海分配到东北鞍山钢铁厂,妹妹分配到山东煤矿。我哥哥原在上海的华东工业设计院任主任工程师。一九五一年被指定调到北京二机部。不久,又调到一机部。他同我嫂嫂每周来回一封航空信,历时十多年,从未脱班。靠家信传递爱情,时间一长连邮递员也为之感动,邻里间传为美谈。后来,因国家要发展核电站才调回上海负责总设计工作。他曾两次带队去美国与西德考察交流。在国外,省吃俭用,积起少量外币回国购买电视机等当时奢侈品,与家人共享。凡此种种,重金钱,还是重家庭?

        千万对夫妻分居两地,一年相聚一次,他们凭爱情与责任支撑着家庭的支柱,这是“牛郎织女”神话在世间的翻版,难怪外国人看不懂。

        “公司里不少上海人的优秀人才,家庭另一方在城外,一、二个月才能相聚一次,为什么其中一方不能放弃工作”。

        这不是奥林匹克竞赛题,而是常识范围内的问题。在我这个中国老人看来,那位老外先生有点自作多情,隔靴搔痒。也只有不熟悉中国国情的老外才会提岀来,就好像“饭吃不饱为啥不吃蛋糕”那样有趣。中国每年有六、七百万应屆大学华业生,再加上近百万遗留下来找不到工作的历届大学生,可见人才巿场的竟争激烈的程度。最近,中国国内正在举行公务员应聘考试,平均录取的比例是77:1,因此有谁会自己砸掉已捧在手里的饭碗然而空着手另外去讨饭吃?

        至于“避开圣诞节机票、宾馆高价期而选择淡季出遊”,是否也是“降低生活标准来完成金钱积累?”我看不是。这正是体现海外中国人精打细算的智慧,更何况中西文化背景不同,圣诞节不是中国人的节日,在中国人心目中没有那种激情,不必出高价去轧闹猛,得不偿失。

        “生命是那么短暂,你们借口为了家庭未来,而在现在就牺牲了家庭”。

        那就更离谱了。我们中国人有积谷防饥未雨绸缪的好传统,过日子不能只图眼前不顾将来。上海人把那些吃光用光一些人调侃为“月光族”,过去贬称为“吃点用点棺材薄点”的“脱底棺材”,意思是卯吃寅粮,超前消费,临死时连棺材都买不起。要指出的是,中国人之所以把家庭开支力争做到年年有余,是因为长期来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再说勤俭持家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奢侈和浪费是我们所鄙视的。我们年长一辈,克勤克俭,瞻前顾后,量入为出,俾使福佑后代,尽到自己的责任,从而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当然,也不可否认确有一些中国人重金钱轻家庭。但不是主流,不能以偏概全。

        这位土生土长的澳洲人,想必对澳洲的历史和现状肯定要比我这个上海老头了解系统全面,知根知底。那么,不妨略微淡淡一些澳洲人对钱和家的态度。

        2014年,澳大利亚被国际有关组织评为最幸福的国家。澳洲的政治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确不错。时迁情移,如果翻翻年代不长的澳洲历史,也许可以悟岀一些道理來。

        当年澳洲大陆只有土著人居住,1700年英国以砲舰政策横蛮入侵,反客为主宣布拥有澳洲主权。为了巩固其白人殖民统治,英国政府便将英国本土的轻罪犯强行“充军”发配到澳洲长期落户,生息繁衍,历经几代成了现在很多澳洲白人的祖先。如其不信,我们完全可以准确无误地按“姓氏家谱(Family Tree)”一路查考到今天。

        后来,英国当局发现澳洲拥有大量金矿,动工开釆。白人管理人员随之日益增多,需要有人为他们服务,便强行将土著家里的未成年儿童集中送到外省培训,成为白人家奴。从此土著孩童便与家人便失去联络,骨肉离散,后人称之为“失窃的一代”。这一历史强暴事件,直到2008年工党政府才公开道歉。可见以上英国白人罪犯和澳洲土著孩童这两种人绝非所谓“爱钱不爱家”,而是身不由己迫于无奈被逼离家。

        如果要问当代的所谓"不爱家"的中国人,那末在文革十年中数以千百万的中国知识青年被迫远离家庭上山下乡恐怕是史无前例吧。

        可见国情不同,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特定的人群会在爱家庭问题上的具体显示有所不同,但是在爱家这个核心问题上全人类不同民族的基因是相同的,只是程度不一形式各异而已。

        遗憾的是,XX网站编辑部把“钱和家哪个重要”这篇文章奉为经典”推荐,似有误导读者之嫌。恕我实言 ,我读不懂“经”在哪里,“典”出何处?孰轻孰重,孰是孰非,值得商榷,以正视听。

        上海老头于悉尼  2014.12.28


     
    赞3 公益犒赏

         
    书签:
    责任编辑:山中木屋
    投稿】【
  • 收藏】 【关闭
    上一篇:故人何处两茫茫 下一篇:当今网络文学正确导向
     

    推荐美文

    全部评论(0)

    相关栏目

    历史档案 百家杂谈 局外观史 影视书评

    最新作品

    走进四月阅244次
    走进春天阅35次
    人间烟火阅381次

    热门图文

    • 葬马镇

      我..

      2024-04-03 17:47 · 254次浏览

    热门作品

    2风过人微晚2021-11-01
    3悼念堂哥2019-04-05
    5如风摆渡2021-11-01

    圈主推荐

    ·2022-05-31 21:17354
    文艺达人·2021-09-29 09:15625
    兴趣部落·2021-08-06 09:111221
    2023新年致辞!